沈卫文
摘要由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不尽人意,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有所下滑的现状,笔者所在教研室启动了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包括重构课程体系和变换授课模式,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就教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课程体系LAMP架构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 教改试点方案构思
首先是确定方向。通过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探讨以及实践的总结,课改的方向进一步明晰,那就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实用型计算机人才,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为我院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探索中积累经验、拓宽道路。
其次是调研。教研室老师利用暑假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走访了武汉市一些品牌IT培训机构,借鉴他们所采用的授课模式和专业技能培养体系;调研了一些用人单位,听取他们对毕业生培养的意见和技能要求;同时向往届毕业生发送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技能准备,获得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教研室的老师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自身教育教学的优缺点,找到了课改这道难题的答案。
一是重构课程体系和变换授课模式。教研室老师们在吸取武汉知名IT培训机构教学长处的基础上,将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毕业生的技能需求提炼成两个大的方向,分别是《基于LAMP架构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基于工作任务的企业网络建设》,并将相关课程进行了整合。摒弃了传统教学体系中分多个学期培养一个专业技能的方式,将专项技能模块相关的知识糅合进行集中传授。同时,改变了以往以课程为教学单位的授课方式,实行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教学。经过重构后的《基于工作任务的企业网络建设》所有技能模块全部在第三学期进行,而《基于LAMP架构的企业网站建设》技能模块则被安排在第四学期实施。就《企业网络建设》这一方向来说,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常规工作任务,将专业技能细分为小型网络、中型网络、企业网络、校园网络等工作任务,然后分别由不同的老师以完成该工作任务为目标,打破以课程为教学单元的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交叉性的授课。
二是授课内容方面。主要在专业技术选型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密切跟踪当下企业流行的技术来展开课程设置和教学。以《网站建设》模块的改革为例,2001-2007年,在《网站建设》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微软的技术体系,即Windows+IIS+SQL Server+ASP,简称WISA。这一技术体系曾在网站建设行业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且市场占有率较高。但随着网站建设技术的发展,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开源技术体系LAMP(即Linux+Apache+My SQL+PHP)来建设网站。网络教研室在这次教学改革中相应将网站建设的技术体系从WISA转到LAMP上,并开设了更多与这一技术体系相关的职业拓展课程,如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以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教改试点方案实施
一是教学时间的编排方面。系部和学校教务处在教学时间和实践设备上对教改试点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意了教研室在授课时间上做出的模式改革。通过借鉴知名IT培训机构的经验,我们将2008网络(1)班的授课时间严格限定为上午专业课、下午公共课,专业课全部安排在网络实验室里。老师讲、学生学,老师演示,学生做。教师理论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穿插实践技能培养,讲学做紧密结合同步进行,以解决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学生学前忘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等教学不利因素。
二是教师授课方面。由于采用工作任务驱动的授课,需要参与授课的老师相互之间的配合,避免出现前后衔接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在进入新的工作任务授课前,与前任授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授课进度及学生知识掌握度,以方便更好的进行技能的培养。
三是师生互动方面。课改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课改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参与。本次课程改革,对相关专业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不少课程特别是教学模式是他们从未接触到的,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学生对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否满意,是否有好的意见,需要教师花费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如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师生座谈会,参与教改的老师与学生见面沟通,获取学生对老师、对课程的反馈。如果有任何来自学生的意见反馈过来,教研室第一时间安排老师进行随堂听课,并与授课老师沟通,授课老师也会针对这些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 经验与教训
教改试点结束后,经过独立第三方网络设备厂商进行的认证考核,全班39位学生中通过理论考试的33人,通过实操考试的37人。最后成功通过认证考试,获得网络工程师称号的有32人(不含补考),合格率为82%。应该说,学生网络建设技能的培养上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教改试点进行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1)“工作过程”理念与客观实际分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环境有足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环境有足够的实训设备,①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对于我院网络专业而言,受教学资金限制,要使设备满足一定的台套数很困难。而与企业联合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又受制于相关企业用工的特点(单个企业用工需求少、网络建设项目工期无法与教学同步),较难达到为学生创造真实企业工作环境的效果。
(2)审美疲劳问题。审美疲劳是本次课改当中出现最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借鉴了知名IT培训机构的集中授课方式,每天上午的4小时授课全部由一位老师完成。当某一工作任务需要连续授课时,极端情况下可能有连续几天,学生遇见的都是同一位教师。相当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为此,我们在编排班级授课进度时,特意将周三作为隔断,安排一些职业拓展课程进行缓冲。在编排具体教师授課进度时,利用某些工作任务可以被间断完成的特点,进行有意识地穿插授课,尽量避免某位老师连续授课情况的出现。
尽管如此,仍然有部分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施过程当中更加注意并思考更好的解决之道。
(3)学习思维习惯问题。学生的学习思维经过多年的教育,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固有习惯。而本次课改采用了全新的授课模式,讲学做一体化授课,在教改试点的初期,出现了学生难以与教师同步的情况。许多学生反馈在实验室里授课信息量过大,较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针对出现的学生反馈意见,教研室召开座谈会,及时调整教师授课进度,同时指导学生重构新的学习思维,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授课内容。经过近1个月的调整,在课堂上学生已经能与授课教师较好的同步。
4 后记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在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这一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注释
①张涛.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的课改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大众科技,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