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淑艳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但现实生活中好多学生和老师都为学好数学伤透了脑筋,因此激发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便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又一追求目标。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角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让数学回归生活本位,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的踪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让学生学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主体不代表他们就会自主的学习,所以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引导学生,以自身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达到以爱育爱、以乐促教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怕学的一门功课,这是因为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精彩诵读与品味,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想象,给孩子的感觉往往是动脑动手,伤筋劳神,以至许多孩子厌学数学。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走出这一厌学误区,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一个人的爱好是由兴趣引起的,要培养学生爱好學数学,就需要数学老师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念,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充满阳光和快乐。
一、摆正地位,转变角色
回顾传统教学,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知识的传授向学生的发展转变。教师再也不是以“讲”为中心开展教学了,而是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和研究者,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学习,教学要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共同研究和学习新知识。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以往数学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必然会感到学习数学乏味、枯燥。如果把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收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鼓励他们先与生活对话,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所收集的百分数,有的学生在酒瓶上找到了百分数,向大家介绍了该酒的酒精度;有的同学在衣服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向同学们介绍该衣服的制作成分;有的同学在自家的农药化肥上找到了百分数,向同学们介绍了它们的主要成分;还有的同学在自然书上找到了百分数,告诉大家地球上水资源占70%,陆地只占30%的现实……其中一位同学找到了这样一段资料:地球上可为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水资源的0.0091%,占地球总储水量97%以上的海洋咸水,人类无法使用。按照1990年中国人口平均占有淡水量计算,每人平均占有量为2427立方米,相当于美国人均占有量的20%,在149个国家统计中排在第109位。该同学不仅解释了所找到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向同学们提出了节约用水的倡议。在这样的对话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通过自己的反思,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而合理有效地建构起数学的认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内化的活动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操作、探索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体验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教学《面积认识》一课时,当学生已知面积的定义后,出示课本点子图让学生说出点子图面积是多少,学生自主探索,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数点子的个数,另一种是用线把点子连起来后,数方格的个数,这时就可以组织学生以面积定义为准,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为数格子的方法正确。珍视这种最初的相互思考,并抓住契机及时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的理解,让不同的学生都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共同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他们相互启发,分享喜悦中培养开放、创新的品质。
四、以爱育爱,以乐促教
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和情感密不可分,教育艺术渊源于爱。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爱人才能育人。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失去了爱,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肯定学生,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要动辄批评,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否则他们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寓爱于教,寓乐于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