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蓓蓓
摘要: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集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中国电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电影片名则起着非常重要的广告宣传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特点及其现状,就其汉译英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使电影片名形式和电影内容达到统一,更好地宣传影片,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中国电影片名英语翻译方法
一、引言
作为一门影像技术,电影用镜头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生活,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世界各国的电影交流不仅开阔了观众的视野,而且带去了异域的风情与文化。中国电影正是拉近外国观众与中国文化之间距离的桥梁。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就要做到凸显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感情基调,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增加票房,让电影译名在译入语国家观众中产生与原片名在源语国家观众中大致相同的效果”。
二、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的特点及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活动的日渐增多,中国电影不断地打进欧美市场,受到了全球的瞩目。除了演员努力演出外,各式各样的电影名称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关键。巧妙的译名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播,还能为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并不是以原文本为基础的符号翻译。片名翻译不能是对电影原片名的语言符号进行简单的直译。
电影片名的文化特色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中国影片通常喜好使用动词,使片名显得动感十足,如《追》、《寻枪》;四字词组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修辞效果,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如《花样年华》、《一声叹息》、《小城之春》、《东邪西毒》;还倾向于有艺术性或富有诗意的片名,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像雨像雾又像风》;引用也是非常常见的,如《满江红》、《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译名如果不能将原电影名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势必大大降低影片的吸引力。
三、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要想得到贴切的译名,译者就要在完全理解电影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以免对片名造成误译。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常见的翻译方法有音译、直译及意译。选用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文本自身的特点。
1.音译法
音译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发音的翻译方法。许多电影选择主人公的姓名和故事发生的地名作为题目,这种情况一般采取音译的方法,翻译过来也能让人接受。音译保留了原片名的韵律节奏,以其浓郁的异域特色吸引广大观众。如电影名《周恩来》、《成吉思汗》分别译成“Zhou Enlai”和“Genghis Khan”。这些片名中的名人或为中国人民所崇敬或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将其影片名音译为英语,有助于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历史人物的了解。
对于中国文化独有的概念,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进行准确描述,只好采用音译的方法。如巩俐出演的中国内地第一部伦理片《菊豆》用女主人公的名字“Judou”作为片名;又如陈可辛执导的影片《武侠》英文片名定为“WUXIA”,比起另一个译名“Swordsmen”更具有中国特色,外国观众一看就知道是一部中国武侠片,更容易吸引外国观众。
2.直译法
直译,从表面上讲,就是不改变原作的词与句。但严格说来,就是不改变原作的观点和风格,而且忠实于原著,是对原作在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上的一种再现,并且尽可能地忠实于原作的修辞。如:《黄土地》译作“Yellow Earth”,《青春之歌》译作“the Song of Youth”,《南京大屠杀》译作“Nanjing Massacre”,《我愿意》译作“I do”。在不违背影视作品的情节、内容、不造成文化误解的前提下,直译法一般可以可以原汁原味地再现原作风貌。
另一些则需根据译语特征,略微改变源语的词序或结构,在总体上仍趋于同源语形式保持一致。如:由倪匡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女黑侠木兰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很多作品里提到美女时,时常拿木兰花作比喻。中文片名中有一个“黑”字。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想意义大致相同,都有“阴险、凶恶、气愤和不光彩”的涵义。“The Legend of Wonder Lady”这个英文片名没有局限于中文,采用了减词法,将容易引起误解的“黑”字去掉,表现出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花。在北美市场走红的功夫片《叶问》,英文片名并不是简单音译为“Ye Wen”,而是“IP Man”。“Spider Man”、“Superman”两部电影在北美都很受欢迎,“man”在美国观众眼中有近乎于“超人”的意思。“IP Man”的译法就非常巧妙,更贴近美国观众的趣味。
3.意译法
意译的目的在于寻求适当的译文以表达源语文本的精髓。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如果片面强调保留片名的形式,就会影响意译的准确传达,不能达到中英文片名的对等。
例如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其片名出自唐末黄巢霸气十足的诗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金甲即为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诗中赋予了菊花气势逼人的杀气。而国外观众对于这出处不知其解。英文片名“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符合影片的悲剧基调,给影片中那满目的菊花赋予了象征意义。电影《东邪西毒》中的“东邪”和“西毒”是金庸小说里面的人物,译名“Ashes of Time”完全拋弃了原名片,重新创作的译名抓住了影片的内涵,意味深长。在电影里多次出现的农历时间正是一种标签:“最终爱恨都被洗涤净。年年三月桃花开。时间才是最终的赢家。”影片《大腕》讲述的是一位著名的大腕级导演在中国拍戏时一病不起,危在旦夕,于是人们忙着为他操办一场体面风光的葬礼。译成“A BigShots Funeral”既表达了原片名中的大腕,又讲出了电影的内容——葬礼,使观众对影片的内容有更清楚的了解。同样出彩的译名还有《漂亮妈妈》“Breaking the Silence”,《旺角卡门》“As Tears Go By”,《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这些片名都意译得很有味道。
三、结语
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交际的过程。电影片名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观看者对于影片本身的理解与体会。电影片名的汉译英不单单是语言间的简单切换,更是文化间融合的充分体现。电影译名需要紧扣影片内容,保留原名中的蕴含信息和文化特色,通过艺术再创作减少不同文化间的摩擦,避免出现错误的解读。译者在电影片名汉译英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语言、文化差异,更好地发挥电影片名的宣传作用。一个经典的译名会和影片一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l.
[2][3]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朱晨.英美经典电影名篇名句赏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