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云
摘要:从国民经济动力结构看,第三产业将成为GDP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从世界范围看,产业结构调整在不断加快,第三产业主导国家经济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文章通过对中山市第三产业发展历程回顾、现状描述、存在问题与发展因素的分析,探讨加快其发展的思路。这将对今后推进全面建设幸福中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8
1发展历程回顾
中山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回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快速提高阶段(1978~1987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商业、餐饮、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部门发展很快,第三产业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在低水平基础上得到了较快发展。十年间,中山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98亿元增加到1987年的8.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3.83倍,年均增长19.1%,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高6.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1978年第三产业比重为17.0%,分别比第一、二产业低30.8、18.1个百分点;到1987年,第三产业比重较1978年提高了14.9个百分点,较同期第一产业高2.5个百分点,较第二产业低6.8个百分点;从产业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1978~1987年期间,第三产业增长对GDP贡献率为48.0%,比同
期第二产业高出4.1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处于快速提高阶段。
1.2持续增长阶段(1988~2007年)
1988年,中山升格为地级市。进入90年代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中山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扶持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使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为代表的传统第三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蓬勃发展,第三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88年的12.9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76.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8倍,年均增长14.8%,第三产业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低1.6个百分点。2007年,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43.1%,同期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55.7%,与第二产业共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仍有一定差距。
1.3稳步发展阶段(2008~2011年)
第三产业经过前两阶段的高速增长,2008年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562.3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09.19亿元,年均递增12.9%。2011年,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34.8%,传统和新兴行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批发与零售业和住宿与餐饮业分别增长10.6%和6.3%;金融和房地产业则分别增长4.4%和2.5%。
2现状特征描述
随着中山市对第三产业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2.1内部结构持续改善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些传统的第三产业行业,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比重持续下降;而一些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兴行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0%,比重较2010年下降1.1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5%,比重较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2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
2011年,中山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列广东省珠三角九个城市的第3位。金融市场运行较好,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12.3%和18.4%。其中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表明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从比重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份额达61.5%,所占比重提升0.2个百分点,列广东省珠三角九个城市的第3位。
2.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对一个产业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就是注入资金,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为了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山市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等行业投资高速增长。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66.7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投资达502.39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同期全市投资增速4.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65.5%,其中投资额较大的有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同比分别增长27.6%、94.6%、55.8%和33.3%。在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的同时,地方财政对服务业的支出也在增加。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和节能环保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4.4%、47.2%、24.8%、25.4%和53.8%。投入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促进三产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其发展后劲。
3存在问题关注
2000年以来,中山市第三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较,仍存在一些问题。
3.1结构水平不高
代表传统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所占比重依然过大,而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过小,仍不足以形成推动第三产业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力量。2011年,资金密集度最高的金融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8.7%,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2010年,技术密集度最高的教育、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
比重仅为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3.2服务水平不高
第三产业服务水平较低,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占GDP比重偏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同步,与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态势不协调。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1.5%,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8%,比第二产业低22.0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省第三产业贡献率。而在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贡献率已达70%左右,发展中国家为50%左右,美国则高达80%;二是从业人员占比偏低。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最大“容器”,但由于其发展水平较低,其吸纳的就业人员相对较少,仅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7.4%,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3.3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一是部分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如金融、电信、教育、文化、信息媒体、卫生和城市公用事业等第三产业中的重点行业仍基本处于国有经营、管制经营和限制经营状态,产品价格主要由政府制定,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差。首先,表现为竞争不足。服务业的行政管理色彩相对较浓,行业准入限制相对较多,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服务业需求得不到实现。其次,服务业投资基本上以国有为主。由于市场限制经营,一些本来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都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导致部分服务业过于依赖政府投入。2011年,中山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仍占16.2%以上,比工业高出9.6个百分点;二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2011年年末,第三产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市外商企业的23.2%,投资额占全市外商投资额的9.0%。而同期外商投资的工业企业占全市外商企业的比例高达76.3%,投资额占全市外商投资额的45.2%。
综上分析,第三产业结构水平、服务水平以及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偏低,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增加值的四个构成要素看,2010年中山市第三产业营业盈余占该产业增加值的32.8%,比第二产业低3.0个百分点。
4发展因素分析
要促使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如果离开第三产业的强力支撑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全面、客观认识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和制约因素,对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4.1有利因素
随着中山市工业化进程的纵深推进,人口集聚、财富积累、消费升级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目前,中山市已开始步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发展第三产业的大气候趋好,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已经具备。
4.1.1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表现出有利于第三产业较快成长的趋向
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对服务的范围和质量要求有所提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高级化,第一、二产业甚至第三产业本身都会对第三产业所能提供的服务需求增加;从供给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规律发生决定性影响,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将在劳动力和资金方面极大地支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4.1.2第三产业市场化进程在全面推进
进入21世纪,将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增加许多行业的发展机会,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对外开放市场的同时,引入国际市场通行的竞争机制和规则,以“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同时,在引进资金、技术及学习国外企业管理经验、运作模式上将会有更大的进展。
4.1.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服务业不断发展
目前,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乃至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信息化使经济结构和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既能引起居民和机构对信息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又能通过信息技术向各类服务业渗透、扩散,以带动、促进各类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4.2制约因素
与国家三大产业整体结构发展状况相类似,中山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4.2.1产业更替规律制约着第三产业的成长
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第一产业获得初步发展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将第二产业的发展摆在首位,毕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核心是工业发达。当第一、第二产业资源回报率高于第三产业而资源的流动又受到某种程度限制时,后者将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展。所以,在工业化的一定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相对滞后。目前,中山市仍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即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
4.2.2产业内竞争不足降低了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率
如果说工业化的优先发展战略限制了第三产业获得的资源总量,影响了其发展,那么第三产业自身对已获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资源的流入。第三产业领域是政府管制程度最深的领域,产业内的竞争缺乏限制了其对社会产出的贡献率。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障碍因素。一是体制障碍,即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准入规则,制约了服务业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二是产业障碍。其中部分较低档次以及较低技术含量的农业和工业对服务业的需求不够明显。
4.2.3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
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难以扩大。城镇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由2010年的3.7倍扩大至2011年的3.9倍。201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均增长9.0%,均低于GDP增速4.0个百分点。农村低收入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较低。这些低收入农村居民只能应付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而在诸如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出甚微。一般而言,当收入差距较大时,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趋于降低,消费规模过小或消费增长较慢。由于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同时受收入预期的影响,购买力较低;而高收入阶层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其收入将更多转化为金融资产和投资行为。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结构的断层,抑制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影响到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5发展思路研究
目前,中山市第三产业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从实际出发,消除制约因素,抓住利好因素,紧跟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在加强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同时,突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使三产
逐步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5.1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的行业多,各行业性质差异很大,要依据国际第三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结合中山市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加强引导,促使三产各行业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快速发展。
第一,要加快发展金融、会展经济、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媒体服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产业。这些现代服务业,不仅对国民经济推动作用大于其他部门,而且具有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对提升第三产业层次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第二,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房地产业五大行业,确保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这五大行业在中山市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010年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50.9%,对全市三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保证第三产业稳定发展。
第三,要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产业。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经济的腾飞,最终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科技、教育等行业的投入,使教育同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第三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5.2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城镇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载体,没有城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具有生产、交换、消费相对统一性等特点,只有当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到相当规模,对生产和生活服务产生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足以支撑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过程还能推动生活方式的市场化转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今后,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一是应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长远和高起点并突出地方特色搞好城镇化建设,把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使城镇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二是用市场理念经营城市,不断开放城市建设投资市场,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城市建设;三是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使外地客商和本地农村居民顺利进城经商兴办企业。
5.3继续深化第三产业内部机制改革,走国际化道路
第三产业国际化是指在该领域中商品、资金、技术、劳务、信息等要素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交换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推进第三产业国际化发展,能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第三产业要走国际化道路,应抓住机遇,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卫生等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行业,提高这些行业的供给能力,并通过实现公平竞争来降低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学校、机关等事业性服务部门的改革,推动其不断从事业型、福利型和公益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三产的投资力度,允许各种非国有制企业投资,不断扩大市场准入,通过加强竞争促进第三产业增长质量、水平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4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中山市居民收入增长率远低于经济增长率、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10年居民消费率只有38.4%,明显偏低。说明目前中山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不利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同时,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一是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要提高低、中家庭的收入,以扩大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二是要进一步培育和扩大内需,引导和扩大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与高科技等各种新的消费方式,拓宽信贷消费领域,鼓励市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金融等部门要大力推动信用体系的建设,为住房、汽车、旅游等大宗消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信贷服务,提升市民的消费预期,充分发挥最终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三是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持续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同时,不断开拓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村消费品和服务市场,使农村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5.5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不断完善第三产业的统计工作
由于第三产业服务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服务单位规模小、数量多且新兴服务项目不断涌现等特点,加大了统计工作的难度。今后,要继续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进一步完善的第三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同时,充分利用部门的统计力量,不断加强和完善部门三产统计工作,搞准、搞好第三产业统计数据,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并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强,蓝世良.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2]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中国第三产业地区发展研究[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3]广东省统计信息内网.对广东第三产业比重的看法.
[4]国家统计局内部信息网.江苏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5]国家统计局内部信息网.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责任编辑:王书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