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迎丹
1 岗位设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一、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目前医务人员的职务基本上是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这些问题制约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目前医务人员的待遇基本上是能高不能低,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第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内在要求。人员聘用制度是今后事业单位最基本的用人制度,首先必须规范岗位设置,按条件聘用各类人员。
医院岗位设置关系着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还能体现医院对职工的激励效应,也是国家、政府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公立医院改革运行机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推进“按需设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
2 岗位设置分为三类: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基层医院的管理岗位主要是指院长、书记、党群、工会、团组织等能增强医院运转效能、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提高医疗管理水平的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中的主岗位指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医技、护理、检验、影像等岗位,另有经济、财会、图书等辅助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是指能满足医疗行为实际需要的保卫、勤杂、司机等岗位。
目前我院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比较突出的就是专业技术岗位不足的矛盾。医疗卫生单位是以医疗卫生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工勤岗位大部分已实现社会化管理,基本由外包实现,减轻了医院的一部分负担,现有工勤岗位只是原有的人员,只能减少,不会再有增加的可能。管理岗位中相当大部分也有专业技术职称,很多人原来就是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存在“双肩挑”的问题。
专业技术岗位在近几年一直是呈净增长的趋势,所占比例呈上升态势。但上级人事管理部门对这三类岗位的设置有着严格的比例规定,做为基层医院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夹层地位,对上面临着地方人事部门的制度制约,对下又面临医疗规模扩大,医务人员不断增加、医疗任务日益繁重的压力。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还有个特点,就是曾经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但现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本身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高于管理岗位工资,其管理工作又涉及专业技术业务,或与专业技术业务紧密相连,在具体工作中就很难把握这个尺度,所以我院的管理岗位一直大大低于人事部门核定的标准,而专业技术岗位又处于大大不足的状态。专业技术岗位整体不足,就突出表现在高级职称岗位的不足,而医院内部已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人员因岗位数不足而无法聘任,无法兑现工资待遇,影响了这部分职工的积极性,目前只有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方法来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能通过自然减员和调往更好的单位这一狭窄途经,低聘和解聘工作在此次岗位设置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改革中面临着分流人员和留住人才的矛盾,如何既把超编的、非专业人员予以分流,又防止有真才实学的基层人才的流失:如何既提高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保障水平,又不让“吃财政饭”的基层医疗机构失去活力:如何既避免基层医疗机构盲目扩大服务范围,又防止出现推诿病人、服务质量下降现象,这也是改革的阵痛。如此种种,都需要解决和平息。
岗位设置工作做得好,做到位才能做到收入分配改革和以绩效管理,才能调动起每一名医生、护士和其它职工的积极性和职业热情,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质和量,进而才能解决老百姓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的现状
所以岗位设置工作要做到平稳过渡、合理衔接。既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的岗位总量、岗位类别、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执行,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制度,推进改革,增强卫生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又要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岗位设置工作由“人心惶惶、伤筋动骨”转变为“全面发展、强筋健骨”,让公立医院向着重服务、重内涵的精细化管理转型,切实做到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优质、安全与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共享医改与发展的好处和成果。达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菊梅.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初探.人力资源管理,2010(9).
[2] 金齐清.浅谈基层医院药师工作职责,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4).
[3] 袁影.现代医院工作中的“走动式管理”思路.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
[4] 吴占中,张帆,王玉青.浅论医院工作与系统方法.卫生经济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