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教育

2012-04-29 04:11田龙成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

田龙成

1 行为主义主要理论及其缺陷

行为主义始自华生,最终到斯金纳手里成熟。华生的理论主要如下:首先,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行为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意识只是一个假设,漂浮不定无法记性科学研究。他主张放弃不存在的东西进行行为的研究。这就出现了他理论中核心的概念,“刺激”和“反应”的关系,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的是这二者由此到彼和由彼到此相互关系,身体的反应都是由刺激形成的。

其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因此,人的心理现象其实就是物质现象。对心理想象的研究就必须转移到对物质现象的研究中来,只有通过对物质现象的研究才可以解释心理现象。如果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和反应互相对应的关系,那么刺激和反应之间就是一个互相被决定的关系,这就是他提出的决定论原则。

再次,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必须对主观性加以排斥,不能把未经科学证明或无法证明的“意识”引进来。行为主义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是以科学性为前提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后普遍应用性,能够为实践服务。因此他认为行为主义必须使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集大成者,严格来说,他属于新行为主义。他的理论主要如下:

斯金纳仍然持物质进化论的观点,认同自然进化和自然选择,不过有所变化。他提出生物进化的三种“变异和选择”,分别是,“生存性列连”、“强化性列连”和“文化”三个方面。前者认为,生物通过不断地时间自然进化保持下来的稳定的种的属性,用以维持种族的基本延续和发展;后者指物种(主要指人)通过“操作性”的行为为物种留下相对更适应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强化性列连”(主要包括“模仿”和“社会性列连”);第三种主要是“文化”。在些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他提出了核心观点—— “进化”,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和一系列具体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操作性强化”。

行为主义单纯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一切都包括进行为中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管意识多么漂浮不定,但这是人精神世界。忽略精神世界显然是错误的。这容易导致人的被物化,而失去人的价值和尊严,成为物的奴隶,彻底成为机器。

2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华生理论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刺激与反应”的因果思维方式

文本解读时,当学生的行为表现不积极或者困惑满面时,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个教学程序。针对这种行为,先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大小,看看学生的水平层次的差异化程度,然后进行表格统计分析,是什么样的行为导致这种情况,然后针对行为进行“刺激”,如设置特殊教学情境,围绕某一说明主题或者议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通过奖励和鼓励的方式刺激他们对此类文章的敏感度和兴趣度。

一开始是以积极引导和有奖刺激的方式来对他们现有的不敏感行为进行直接刺激。通过这一方面仍然效果不好的时候先对文章进行高度评价,以此刺激来引起注意力,注意力被引起后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文章要说明或者议论什么样的一个主题,限定时间让“选手们”和各自的“观众们”准备发言。

就辩论赛来说宜选择议论性质强的文章。告诉其他选手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但必须说出具体理由。然后组织辩论。有几点需要注意,刺激程度要适宜,否则会收到相反结果。在会场陷入僵局时,老师要察言观色、积极引导。因为行为的产生和变化与现场刺激强弱有密切关系。除此而外,通过练习的刺激必不可少,可以让同学模仿课文写作这类文章,篇幅不限,予以适当奖励和鼓励刺激,根据反应情况反复强化这种兴趣意识。

最后,根据反应程度制定一个思维训练程序,把这种活动程序化和科学化,具体操作时,通过环境刺激来加强学生的因果思维意识,文章中作者在某一处有一个特殊的行为意图,这个行为意图有哪些原因可以支撑,适当制作道具来强化。老师预设一些情境来让同学们进行猜测具体原因。一开始可以选用简单的刺激,然后逐渐加强刺激情境,是学生充分发挥出能动性,培养因果思维意识。从分析细节到综合整体,培养对这类文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文章除了显示作者的思维程度外,还可能会有语言和修辞或者其他文学性的因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斯金纳强化操作行为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某一个不能满意的对教学和学生自己来说都是有害的但却用一般方法难以改变的行为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强化关联法。举例来说,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一个情境,最好先单独训练,降低要求,根据学生现有记忆程度先识记很小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识记,只要通过就给予鼓励和奖励。这一过程可以先进行反复的定期强化训练,直到可以熟练识记时,采用“间歇性强化”,就是说,预先规定的时间目标达成后进行不确定的时间强化,原来是五分钟时间,现在可以有时候是三分钟有时候是五分钟甚至十分钟,九分钟,七分钟,六分钟等等无规律的强化方式来进行。等到这些目标达成后,测试学生的记忆效果,看是否前后形成了一种占优势的强化关系。

然后,逐渐加强实际内容的强度和测试时间,具体就是自主识记内容的有效性。根据行为反应,适时强化,有意识的在出现衰退时及时进行强化,以培养该行为的无意识重复性。最后,不定时更换场景,教室或者单独训练场合,对于不要求强化的行为出现时不予理睬,有意识的弱化无意强化的内容,反之,则高度关注和肯定。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由个体行为直到引用到集体行为中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一理论不可机械使用,就操作而言它完全是人为预设的,如果单独使用恐怕会造成学生机械学习的意识,不利于长期发展,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多种方法灵活采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都是需要综合运用的,在具体的操作中必须以学生为对话的主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求语文课堂的艺术性。

通过强化性列连改变的是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探究问题的意识而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的意识,必须立足于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点必须时刻注意,因为教师面对的主体不是机器而是独立的有自己思考和认识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2003.6.

[2]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09

[3] S.E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修订第八版).匡宏,邓晓芒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02.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6.

[4]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

[5] 许书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

猜你喜欢
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各取所需”:三种SLA理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