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兴源
自担任中心学校的校长以来,我一直秉承“用激情成就事业”的信条,努力当好“总负责人”的角色。近年来,我镇中心学校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激发教师活力
近年来,北流市提出打造“幸福教育之城”的目标,北流镇作为北流教育的前沿“阵地”和示范“窗口”,是实践幸福教育理论的“实验田”。所以,镇中心学校的校长必须“走在前”,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落实“幸福教育”理念,校长首先要更新观念。我认为,要“管”出幸福,就是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加强和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充分激发教师活力,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中心学校校长的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一项“凝聚工程”。如何增强教师凝聚力?我认为应该在“幸福”两个字上着手,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开始,再升华到集体的“幸福感”。在具体的工作中,我十分关心教师的疾苦,遇到有生病住院的教师,我都会组织学校领导去慰问;遇到有经济困难的教师,也会组织教师、学生进行捐资解困,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为了让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今年5、6月份,我镇组织了全镇各中小学校1102名教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此外,镇中心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气排球比赛,每年举行一次文艺晚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型教职工运动会等,让教师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激发教师活力,提高教师幸福指数,还必须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下工夫。
我自己从最基层的教师做起,深知教师的辛苦。我在小学任教时曾经担任过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在初中任教时同时教3个班的物理与3个班的化学,还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我所在的初中的校长用“年青人,好好干,前途无量”这样一句话鼓励我,让我虽然觉得工作很苦很累,但很有干劲。
因此,当我做校长时,我也非常注重激励教师,把教师视为学校的“生命体”,对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看到个人成长上的“幸福”。为此,我镇中心学校建立了公平公开的评价机制和提拔制度,提拔一些不断进步的年轻教师加入到学校的中层领导队伍中去,让教师们意识到,只要努力进取,就会有好的“前程”。我做中心学校校长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也从年轻的优秀教师当中提拔了一大批做学校的中层或中层以上领导,学校管理队伍日趋年轻化,新生力量不断涌现。
从去年以来,我镇的每一名教师每年都会得到一次外出学习或者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开阔视野。我镇还组织了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计划,100多人参加“英特尔OR未来教育”培训,50多人参加“名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两所学校(城南小学、陵城小学)教师参加EEPO有效教学培训,为教师的成长创设了较好的载体与平台。
近年来,我镇培育了李兆丰、陈慧、何薇、吴健宁等特级教师,其中陵城小学曾先后培育了7名特级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长的摇篮”。
对工作亲自把关和跟进
中心学校的校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必须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质量能不能上去,就看校长如何抓。对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我都坚持亲自把关和跟进。一方面,积极做好新课改推进实施;另一方面,对于常规工作,我坚持用“三件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即“常规是基础,调研促发展,科研是先锋”。
在抓基础、促科研上,我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业务管理指导作用,推动常规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是夯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教学常规工作包括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潜力生的辅导和基础知识过关检查等。在各项工作中,我都对教师做出具体要求:每个学期组织部分学校领导和兼职教研员到每所学校进行一次检查,而且在上课这个环节上,还要进行当堂检测,通过检查,好的进行表扬,做得不够的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建议,促使每一位教师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二是坚持开展学科教学质量调研。我中心学校无论学期工作多紧张、多繁忙,从不落下这项工作。调研的方式时有不同,可能是调研全镇各校的某个年级,可能是调研一至两个学科,更有可能是对某校部分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调研。这样,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不敢忽略教学质量,既要关注整体,也要注意尖子生的培养,更要关注对潜力生的辅导。长此以往,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我率先在全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推动新课改实施。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但在推进中遇到了许多难题。如: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虽然手捧新课本,却还是唱着老调子,对新课改抱着观望的态度;一些学校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的途径不够清楚,所以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了“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不正常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积极发挥中心学校校长的引领作用,转变观念,以新的管理模式去实施新课改,用新课改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引领教职员工开展新课程改革。比如充分利用开学前一周的时间,组织一些对课改有研究的教师组成团队分年级分科组面对面地进行辅导、交流,同时邀请专家到学校做报告,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教学录像,全镇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新课程改革的热潮。
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上,北流镇中心学校获得国家级的科研成果10项,自治区58项,玉林市116项,在北流市各镇中处于前列位置,教研科研风气日趋浓厚。去年以来,我镇各校获玉林市科研课题立项15项,自治区级课题立项3项,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其中城南小学课题还获得国家1万元研究经费,镇中心学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
倡导“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
陵城初中座落在广西最古老的古廊桥——登龙桥的旁边,“登龙夜月”是“北流八景”之一,美景古迹与育人新苑相互掩映。该校借“登龙桥文化”,创办了校刊《登龙桥》,目前该刊已连办11期,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报刊评比荣获初中组二等奖;该校还创建有学生文学社“登龙桥文学社”和学校小记者团,办起了“七朵荷”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这些社团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像陵城初中这样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在北流镇还有很多。近年来,北流镇主动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建设合力,坚持一手抓好“硬件”建设,一手抓好“软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日益凸显出来。
首先是“硬件”建设。我中心学校抓住北流市政府经济强镇的契机,认真权衡各校现状,通过协调,争取政府资金,努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如2009年争取上级资金150多万元为城东初中新征地20亩,并先后在新芝小学、凉水井小学、鸭琅小学等召开校园人文建设现场会推进。近年来,全镇用于校园“四化”建设的资金达500多万元。我中心学校精心安排这些资金,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积极统筹,主动协调,为各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其次是“软件”建设。学校的一大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愉快地学到知识,快快乐乐地成长。北流镇位于北流市区,全镇有初中3所,小学24所,幼儿园1所,城区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各占三分之一。我镇在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结合乡情、校情和学情,倡导“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形成“校校有项目,校校有特色”的喜人局面。例如开办各类课外兴趣班活动,倡导经典诵读,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幸福教育实践。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下,我镇的很多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北流镇初级中学充分挖掘铜鼓文化、陶瓷文化、荔枝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以及节庆文化、名人文化等,利用不同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该校编演的特色文艺节目《快乐瓷乡》在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经验交流会汇报演出晚会上演出并获得好评。城南小学把“经典诵读文化”作为特色,把整个校园融入学《弟子规》、读《三字经》、品《增广贤文》以及赏唐诗宋词的特色之中,让师生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经典文化韵味。环城小学把跆拳道作为体育特色项目引入校园,既可以培养学生崇礼尚武的精神,又可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的品质,深受学生的喜爱。新芝小学在引入跆拳道的同时,还引入独具岭南特色的粤曲艺术,邀请本市有粤曲才艺专长的老一辈艺术家给孩子们上课,该校300多名对粤曲有兴趣的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梨园弟子”。有着90多年办学历史的陵城小学,把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法教育列为校本课程,使书法教育具备育德、启智、健体和审美的育人功能,在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继承、弘扬祖国文化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松花小学以科普教育为特色,组建了航模、陶艺、手工制作等科普兴趣小组,增长了学生的智慧与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认识领域。
……
回顾足迹,我的经验就是要对工作充满激情,因为激情是工作的内动力。一个人没有能力和经验并不可怕,但没有了激情,将一事无成。不管是作为普通老师,还是作为学校管理者,我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会继续满怀激情,一腔热忱,努力学习,历练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教育事业!
(本文作者为玉林北流市北流镇中心学校校长)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