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冷门音乐CD陈列馆

2012-04-29 03:53:31徐家祯
音乐爱好者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单簧管小号协奏曲

徐家祯

约翰·穆尔特(Johann Melchior Molter),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和小提琴家。正如十八世纪早期很多德国作曲家都来自图林根-萨克森地区一样,穆尔特1696年2月10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埃森纳赫附近一个叫蒂芬诺特(Tiefenort)的地方。穆尔特的父亲是位教师,也是村子里教堂的唱诗班领唱员,穆尔特的早期音乐教育很可能就来自于他的父亲。后来穆尔特在埃森纳赫一所学校上学,以前J. S.巴赫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埃森纳赫有一个宫廷乐队,是德国巴洛克音乐家泰勒曼创立的,很可能就是这个乐队的一位乐师,教会了穆尔特演奏小提琴。

1715年,穆尔特十九岁时,离开了埃森纳赫。1717年,他去卡尔斯鲁厄(Karlsruhe)的乐团演奏小提琴,这个乐团属于一位叫卡尔·威廉(Carl Wilhelm)的王室成员。在此期间,穆尔特与马利亚·罗维甘小姐结婚,他们一共生了八个孩子。

穆尔特的音乐才能得到了雇主的赏识,1719年至1721年,穆尔特被雇主派去意大利威尼斯和罗马学习了三年作曲。1722年,穆尔特重回卡尔斯鲁厄,在宫廷乐团担任乐长之职,主要负责宫廷教堂的音乐活动,并在宫廷剧院演出歌剧。穆尔特的大量宗教音乐、室内乐、合唱曲甚至歌剧,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1733年底,“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卡尔·威廉解散了乐团,穆尔特也就此失了业。次年,穆尔特去萨克森-埃森纳赫的海因里希公爵家当乐长,在这段时间里写了大量宗教音乐。

穆尔特的太太马利亚于1737年去世。同年,穆尔特第二次去了意大利,了解和学习新的音乐潮流。1741年,海因里希公爵去世,他的继承人魏玛公爵解散了乐团,穆尔特只好回到了卡尔斯鲁厄,还是受雇于原王室,这时的主人已是穆尔特前雇主卡尔·威廉的儿子了。这次他负责的乐队规模要比之前小得多,穆尔特为这个乐队写了很多室内乐曲。

卡尔·威廉的儿子去世以后,他的孙子卡尔·弗雷德里克继位。弗雷德里克对艺术和科学十分重视,1747年,他要求穆尔特重组他的乐团。根据约定,穆尔特有权支配二十名乐师,再加上合唱人员,需要时,他还可以雇佣退休的乐师和其他乐手。这个乐队除了有弦乐器和羽管键琴(或者管风琴)外,还有一支长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大管、两把圆号、两三支小号等。乐师们常常会演奏多种乐器。穆尔特为自己的乐队创作了很多室内乐、协奏曲、交响乐、康塔塔等。这个时期,卡尔斯鲁厄王朝的音乐生活十分活跃。穆尔特一直为弗雷德里克服务,直到1765年去世。

穆尔特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仅仅现在能找到的就达四百部以上,光交响曲就有一百七十部,还有十四部序曲、三部歌剧、十四部康塔塔、无数宗教音乐,以及至少六十一部为各种乐器创作的协奏曲,其中包括六部(一说五部)单簧管协奏曲。

穆尔特音乐风格的基础是建立在德国中部的音乐传统上的,也就是以管风琴和宗教合唱曲为主的音乐。但是他一生的创作风格多变,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他第一次在卡尔斯鲁厄服务的时期,也就是从1722年到1733年。那个时期他的音乐受他刚从意大利学来的音乐影响很明显,有些作品很像维瓦尔第的风格,但也会有法国音乐的影响。

第二个时期是他在埃森纳赫服务的时期,也就是从1734年到1741年。那时他受中德地区音乐家,比如泰勒曼、赫特尔(J. C. Hertel)等人的影响较大。

第三个时期是他第二次去意大利旅行那个时期,也就是从1737年到1738年。在那个时期,他受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的音乐家风格的影响较明显。

第四个时期是他第二次回卡尔斯鲁厄服务的时期,也就是从1742年到1765年。那个时期,穆尔特除了继续发展他第三个时期的意大利风格外,还开始熟悉曼海姆流派音乐的特征,并受这一流派的影响。

穆尔特的音乐,一听就有巴洛克时代音乐的特点:规整精致,活泼优美。慢板乐章有时有一种忧郁感,常使我想起听维瓦尔第慢板乐章时感受到的那种苍凉感。我常常可以想象两三百年以前,一个宫廷作曲家,晚上在一盏令人昏昏欲睡的油灯下作曲时的情景:室内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电脑,连收音机都没有。窗外是一片漆黑,一片宁静,没有汽车、飞机的噪音,没有路人行走、说话的嘈杂声。能听到的,可能只是在窗前偶然走过的马车声,或者树丛间秋虫的啾鸣。

穆尔特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音乐从巴洛克风格向古典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所以他的作品有一定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他竟然是历史上第一位为单簧管写协奏曲的作曲家(注:近年来,据说又发现了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在1711年写的三首单簧管协奏曲)。要是穆尔特没有为单簧管写了六首协奏曲,我不知道莫扎特是不是有可能在去世前几个月写出那部单簧管协奏曲的杰作来。

穆尔特的音乐唱片不少,他的单簧管协奏曲就不止一个版本,小号、圆号协奏曲也有好几个版本。不过,这些唱片大多是他和其他同时代音乐家作品的合集,他的个人专辑并不多。

我有六张唱片中有穆尔特的作品,其中只有三张是个人专辑,另外三张中每张都只有一首穆尔特的作品。

第一张是Arte Nova Classics公司1996年为了纪念穆尔特诞辰三百周年出版的《第一集:乐队作品》,收有六首作品。欧罗巴交响乐团(Europa Symphony)演奏,格鲁赫斯(Wolfgang Gr?hs)指挥。内容如下:

1)F大调奏鸣曲,MWV IV/1

2)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MWV VI/7

3)C小调序曲,MWV III/9

4)F大调交响曲(a),MWV VII/77

5)C小调双簧管协奏曲,MWV VI/20

6)F大调交响曲(b),MWV VII/78

第二张也是Arte Nova Classics公司1996年为了纪念穆尔特诞辰三百周年出版的:《第二集:室内乐和康塔塔独唱》。特拉松乐队(Ensemble Trazom)演奏,这个乐队有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各一把,还有一架羽管键琴,加上一位女高音歌唱家。这张唱片录有八首作品:

1)康塔塔“Abbandona il caro nido”,MWV II/22

2)降B大调小协奏曲,MWV IX/29

3)A小调奏鸣曲,MWV XI/1 (Op.1 No.1)

4)A大调奏鸣曲“Canone”,MWV X/1

5)康塔塔“Laugellin tra verdi fronde”,MWV II/27

6)E小调小协奏曲,MWV IX/30

7)D大调奏鸣曲,MWV XI/4 (Op.1 No.4)

8)康塔塔“Laure grate”作品,MWV II/24

这两张唱片收录的十四首作品包括了穆尔特各个时期的风格,可以明显听出有些有法国音乐流派的影响,有些有意大利音乐的影响,有些则很像德国泰勒曼或者巴赫的音乐,十分有趣。

第三张是瑞典小号演奏家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的专辑,PHILIPS公司1990年出品。伦敦爱乐乐团协奏,霍华思(Elgar Howarth)指挥。其中有五首小号协奏曲,只有一首是穆尔特的:

1)D大调第一小号协奏曲

穆尔特一共写过三首小号协奏曲,写于1750年左右,都是为一位叫卡尔·非佛(Carl Pfeiffer)的小号演奏家写的。

第四张是HUNGAROTON公司1979年出品的唱片,包括三首单簧管协奏曲,由霍瓦特(László Horváth)担任单簧管独奏,布达佩斯弗朗克·李斯特室内乐团协奏,罗拉(János Rolla)指挥。其中只有一首是穆尔特的:

1)A大调第四单簧管协奏曲

第五张是Claves公司1985年出品的唱片,由弗莱德利(Thomas Friedli)担任单簧管独奏,西南德室内乐团(Südwestdeutsches Kammerorchester)协奏,安格勒(Leitung Paul Angerer)指挥。也收有三首单簧管协奏曲,其中只有一首是穆尔特的:

1) D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第六张是Brilliant Classics公司2007年出品的唱片,由格拉夫(Henk Graaf)担任单簧管独奏,鹿特丹莫扎特乐团(Amadeus Ensemble)协奏,斯塔伦(Marien Van Staalen)指挥。录有穆尔特全部五首单簧管协奏曲:

1)A大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MWV6/41

2)D大调第二单簧管协奏曲,MWV6/38

3)G大调第三单簧管协奏曲,MWV6/40

4)D大调第四单簧管协奏曲,MWV6/39

5)D大调第五单簧管协奏曲,MWV6/36

十八世纪是欧洲古典乐器大发展的时期。除了弦乐器之外,管乐器如长笛、双簧管、圆号和小号由于其结构的改进,音色有了改善,也渐渐在音乐中担任起主要角色。在木管乐器中,单簧管是最后出现的“小兄弟”。大概在1700年前后,纽伦堡一位叫丹纳(J. C. Denner)的工匠首次制成了一支很简单的单簧片的乐器,它的高音部分音色很柔软、滋润,中音部分音色很光亮、灿烂,而低音部分则很尖锐,有点像小号。于是,别人就把这种新乐器称作“clarinetto”,也就是“小小号”的意思。这种乐器的流行跟曼海姆地区乐队的首先使用有关,莫扎特就是第一次在那里的乐队中听到单簧管演奏的。

曼海姆乐派的音乐家们为单簧管写了不少协奏曲。第一位写这类协奏曲的就是穆尔特,他总共至少写了六首,都是为音调较高的D调单簧管而作的。在协奏曲中,这种乐器的音色超越于弦乐器和羽管键琴的声音之上,很容易分辨。这六首协奏曲大约写于1743年前后,也就是在穆尔特音乐风格的第四个时期,那个时期他既发展了意大利风格,又接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因为单簧管的音色本身带有一点忧郁、凄凉的感觉,所以我上文所说的那种苍凉感,在这些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中就更为明显。

我不知道为什么Brilliant Classics公司出品的那张唱片只录了五首单簧管协奏曲,缺少第六首。还有,这几张唱片中的编号也有点混乱:那张HUNGAROTON出品的《A大调第四单簧管协奏曲》,实际上就是Brilliant Classics公司唱片中的“第一”,因为在至今为止发现的穆尔特单簧管协奏曲中,只有这首是A大调的。

这三张唱片中用的单簧管大概不是同类的单簧管,所以音色有点不一样。能听到世界上最早的单簧管协奏曲,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猜你喜欢
单簧管小号协奏曲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1:50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草原歌声(2018年3期)2018-12-03 08:14:52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戏剧之家(2018年33期)2018-11-14 08:02:49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7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黄河之声(2017年20期)2017-01-29 05:38:03
浅谈单簧管家族
海浪协奏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