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初探

2012-04-29 03:10戴世续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

从1980年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建立起,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助推器,城市化的加速器。从全国的情况看,开发区已经从最初封闭式的改革开发试验基地,转变为开放式发展;其主要功能从过去的“四个窗口”、“三为主”,逐步进化为扩展老城区发展空间,加快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与开发区的成长和发育分不开的。

面对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发展需求和全新的发展形势,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1],同时对开发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将出现多层次,多系统,多样式的特点,因此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开发区的发展密切相关。

1 经济开发区的功能演化趋势

随着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正趋于消失。因此,为了保持开发区较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其发展战略必须作出调整,将开发区的发展目标从工业加工区调整为现代化的新城区,功能也正由单一的工业生产功能向综合的城市功能转变[2]。从目前来看,单一性开发区面临着严峻挑战。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发区规模的扩大,沿海发达地区的许多中、小城市出现了“钟摆式”交通、老城区住房价格偏高、开发区生态环境恶化、犯罪率加大等现象,成为城市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这种“孤岛”式、单一化的发展模式,使开发区无法逃离成为“经济孤岛”的宿命,城市化“瓶颈”凸现。因此,多元化发展是开发区的必然选择[3]。

因此,我国城市建设工业区、开发区过程中,要推行城镇用地的混合布局,即尽快将纯而又纯的工业区、开发区的开发模式转变为综合性的新城建设模式[4]。工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功能的依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发区作为现代化高效率的工业基地,必然吸引众多的企业和机构及社会经济各部门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集聚,从而产生了对各种生活、生产服务业的需求。将开发区作为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新城区来发展,适当发展房地产、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与母城相协调地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不但可以创造吸引力、聚集人气,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减少对老城区的交通负荷,而且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开发区保持快速的持续发展。总体而言,企业用地与文教、商务、居住用地混合安排能够显著地节地、节能、减少交通流量、改善丰富园区的景观。

2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

2.1 层级化发展

公共设施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服务公平公正的问题,但同时为了实现公共设施可持续的发展,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这就需要设施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或部分设施成组集中布置,以形成公共配套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设施的规模集聚效应。

根据公共设施所承担的服务职能和地域范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1)区级:以行政分区为主,服务于整个行政区域,具有较强的城市综合职能;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打造城市标志性形态

(2)片区级:承担一定区域的综合服务职能,基本实现内部自我平衡和自给自足的地区;

(3)社区级:结合我国居民当前的生活和出行方式,从设施均衡布局和内部服务自足性的角度出发,界定社区以半径约500~1000m范围为标准规模,配建较完善的能满足单元内部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各种功能活动实现较均衡的混合。此类设施主要在下一层次的社区公共设施规划中进行统一配建。

2.2 均衡化发展

中心级公共服务设施在服务区位方面应选择便于居民、职工到达的位置;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应结合主要道路、功能区划,尽可能实现满足片区、组团服务对象的均衡化布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满足合理的服务半径均衡布置。

2.3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

中心级、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临近城市主干道,有多条公交线路服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配套公交首末站;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公交站点和次干道结合,以公交和步行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3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方法

3.1 开发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开发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辐射整个园区(城市新區)及周边农村区域,选址宜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园区主干道,并有方便可达的公交换乘中心,其职能特点突出综合性与高端性,包括银行、医院、学校、科研机构、文体化活动中心、商场、会展中心、酒店等,将中心级服务中心打造成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中心,展示开发区形象[5]。

3.2 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中心地等级体系,在距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一定服务半径内,将出现次一级的公共服务中心—— 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其集中兴建管理机构、小学、储蓄所、超市、户外体育活动场所等中等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3.3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1.0km的半径辐射(步行15min)、辐射面积3.0km2左右,结合集中公共绿地,设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便民、亲民、利民”为宗旨,为职工、居民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生活服务,使职工、居民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切实需要的生活性服务,满足社区居民、职工“衣食住行文”等方面要求。生活服务设施应直接包括为居民、职工服务的餐饮、菜场、修理加工、美容美发、洗衣房、便利店、家政服务、管理办公等服务。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又处于产业结构的升级阶段,为保持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有序推进,需要引导开发区从单一纯而又纯的功能向多功能、复合型的城市新区转型,通过调控、完善开发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开发区的生活环境品质提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此文仅是对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一种初探,仍需在以后的规划管理实践中予以不断的调整、深化。

参考文献

[1] 刘司梦,刘艳霞.新形势下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5):88-90.

[2] 刑海峰,开发区空间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以天津经济开发区为例[J].开发研究,2003,(4):39~42.

[3] 戴世续,周骏.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及空间规划布局探讨——安徽庐江经济开发区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4):310~315.

[4] 仇保兴,城市转型与重构进程中的规划调控纲要[J].城市规划,2012(1):13~21.

[5] 葛丹东,陈弋.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初探——以浙江省杭州湾经济开发区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6(3):340~345.

猜你喜欢
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