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4-29 03:01付光
科教导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特色

付光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指出建立以服务为特色,创新特色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专业建设新方向,意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加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新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随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身影。在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的推动下,计算机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计算机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的特点。计算机课程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类专业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越来越接近,课程主要结构和内容趋于一致,体现在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优势逐渐减小甚至丧失,客观上造成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就业质量不高。由于学校的招生情况受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直接影响,最近几年,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显示出较为突出的下降趋势。我院2004年开始招收高职生时,计算机类专业招生人数约占全院高职生招生总数的30%,到2011年我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人数约占全院高职生招生总数的12%,其中有两个专业由于入学人数太少而将被撤并。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如何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以应对计算机普及带来的压力,走出计算机类专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小的困境,已经变成高职院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发展中的主要困境

在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初阶段,大学热门专业之一就是计算机类专业。不管是大学本科、高职高专或者是中职、技工学校,几乎都设置了计算机类专业,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等。全国高职院校包括许多非信息类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有计算机类专业,重复设置专业导致许多相近专业的毕业生相互竞争就业岗位,就业空间的减小,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工具,不少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已经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为一体,在各专业的课程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些非计算机专业在拥有计算机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就业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各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类课程得到快速普及,在各高职院校中选修课中开设的数量也占有不低的比例,这些专业与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看基本接近。社会上需求的是不仅具有行业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类专业来讲,由于特色不够明顯,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就业前景日渐堪忧,直接影响到报读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逐年减少,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日益困难。不少非计算机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招生人数明显下降,有的甚至处于消亡边缘。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计算机类专业普遍缺乏特色

虽然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在开设之前都对行业进行了调研,但调研基本上是采取邀请业内一些专家进行座谈的方式来研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造成不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模式趋于相似,设定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突出体现在专业名称一样、设置的课程基本一致,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学大纲,采取理论讲授结合上机操作相同的教学方式,普遍缺乏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产生了企业用人需求的多样性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同性的矛盾。

2.2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普遍缺乏行业企业背景,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多采取纯技术的课程设置理念,造成了培养出来也是只会计算机纯技术的学生。而在一些社会调研显示,社会上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是要具备相应的行业基本知识,并且有一门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加强技能的培养,采取模块化教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2.3 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IT 企业的项目通常要以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开发,项目组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是重要的要求。所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提出的要求之一。可是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认为在学校主要应该学习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对职业素养可以在以后工作中慢慢培养,不看重锻炼和培养职业素养,较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在工作中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互相沟通协调的能力比较差,对签约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诚信缺失严重,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持有排斥态度。

3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思路

3.1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

(1)调整课程设置,模块化开设课程。虽然不少职业院校都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实质上课程体系大多还是沿用“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三段式模式,开设的课程内容重复率高。模块化开设课程是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划分出各自的专业课程模块。将职能技能为核心,将课程体系为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核心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特色选修课模块等。同时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在这种模块化的课程学习中达到精、专、通的培养目标。在模块化课程中,操作技能的学习是需要加以重视的,而且更应该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后续发展的能力也得到大大加强。

(2)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在办学的定位上要明确,高职教育着重于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更为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体现在专业设置上的职业性。根据这一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企、生、社会的“多赢”。 针对计算机类企业的特点,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先按照学校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在校内通过两年时间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掌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具备的操作技能,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学习,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个性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开设“订单式” 课程,避免盲目培养和学无所用;通过顶岗实习和预就业的形式,代替华而不实的企业见习,在教学过程中同时逐步从学生的角色转换到企业员工的角色当中,从而缩短了就业链条,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很快的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3.2 开发以服务为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发展新方向

我国经济正步入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导的时期,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发展应以服务业作为新方向。美国企业界最早提出来“以客户为中心” 的理念,客户服务工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客户是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主体,为客户服务是现在所有企业在售前、售中、售后都必须做好的一项最基本的商业运作计划。例如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仅仅在原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客户服务专业课程,比如客户沟通技巧和客户挖掘等,并且配备一些客户服务的专业实训室来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满足操作技能的要求。

3.3 创新特色复合型计算机类专业发展方向

高职类的计算机专业,想要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就需要把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与院校内尤其是行业内的一些特色专业相结合,利用本行业的资源优势,依托行业岗位群,办出有特色的行业性计算机类专业。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为高职特色专业的发展服务,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更多的实用技能,成为有行业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这一复合型计算机类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专业目录外专业。将物流管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互相结合,培养的是既懂得现代物流理念又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设置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时,可以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物流技术的软件开发等多个方向来开设模块化课程。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特色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大力挖掘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应该是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来设置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计算机类专业要探索与挖掘新的专业发展方向,要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必须通过向社会提供特色服务和开辟创新之路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分析与应对[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4):3686-3691.

[2]邓子云,翦象慧,米志强.关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边缘化问题的解决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29-130.

[3]王建颖.计算机课程普及和趋同化与专业教学改革[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2):88-90.

[4]韦丽梅.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对就业情况的影响[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0):111-113.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中医的特色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完美的特色党建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