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与实践要求

2012-04-29 00:44王桂泉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要求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

王桂泉

[摘要]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要求我们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实践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A;D2[文献标识码]A[文章标号]1672-2426(2012)12-0008-03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a,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实践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从它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回顾十六大以来,对科学发展观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提升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指导意义。但是,中央认为,当时科学发展观提出时间还不长,还需要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因此没有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党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实践中,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经受的磨砺很不平凡,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检验。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提了出来,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历史定位。今天,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绝不是哪一个人的愿望,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实践检验的结果,是全党的愿望,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推进实践基础上加快理论创新的步伐,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新部署,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主题所取得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说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针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做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承继性、阶段性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全面回顾了党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回答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是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定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进程。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三个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中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中看,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呢?主要因为:其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和精神实质,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二,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其三,科学发展观是经过中国化并与中国国情融合贯通的,是中国当代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艰辛探索形成的,是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中国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第一,必须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转变观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来自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来自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一方面,要转变一切不符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总体要求,按照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按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要求,解放思想,转变一切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理想。另一方面,要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转变以物为本的思想观念,转变只重视经济数量增长的思想观念,转变片面发展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要求,转变不适合科学发展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

我们要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中,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其实质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革命”。因为,以往我国发展方式,较多体现在量的扩张上:包括人力资源的扩张、资本投资的扩张、市场体系的扩张,产品从国内向国外的扩张等等。在新的形势下,再靠量的扩张来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等条件制约。因此,必须转向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

第三,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健全和完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集中而言,就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有机衔接、持续发展。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义务教育、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投入在国民经济支出中的比重,切实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姚黎君

猜你喜欢
实践要求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核心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浅谈教育惩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