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刚
这是最好的时代,移动互联大潮催生了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这是最坏的时代,跨界融合将传统产业规则悉数破坏,各类全新服务模式纷至沓来,却不知千帆过尽谁才能成功笑到最后。作为移动互联创业领域的“弄潮儿”,布丁移动创始人徐磊有着自己的“创业经”:天时地利与人和,造就“布丁爱生活”。
作为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一度公开表示“对移动互联网项目信心满满”,并祭出三大理由:“首先,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庞大的用户群;其次,终端价格的快速下降使智能手机可以覆盖大部分人群;第三,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门槛已经达到历史新低,商业模式的百花齐放,使开发者的盈利模式非常健康。”
于是,创新工场成立短短几年时间,便成功孵化了豌豆荚、布丁、点心操作系统等多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其中“布丁移动”掌舵人徐磊的创业理想是让优惠券“无处不在”,在他看来,“创业必须关注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把握行业机会,地利是指选择合适投资人,人和是指团队是高于一切的创业基础。”
创新工场优秀“毕业生”
根据长尾定律,互联网世界中永远有小众软件的生存空间,尤其是真正铆牢用户需求的开发者,几乎可以在任何领域闯出些名堂——对以上定律尚有疑虑的人们可以去苹果APP或谷歌Android平台参观各类软件奇葩:即便领域“偏”如一款名为“噢粑粑”的手机寻找厕所的应用软件,由于卡准了用户需求,甫一推出也大获追捧。
不妨将目光聚焦在优惠券行业:自1887年可口可乐公司开创性地推出了优惠券来吸引更多人购买饮料开始,大部分欧美顾客逐步习惯了使用优惠券购物,并形成了所谓的“优惠券效应”,即在受众到达即定消费地点前,通过优惠券来干扰其消费计划,从而形成对品牌的“拦截”,最终“俘获”消费者。
而近年来,旷日持久的不良经济态势让中国消费者也深刻意识到“拿着优惠券去结账貌似更合算”,于是大批优惠券提供商纷纷涌现,全力抢滩中国优惠券市场这片尚未成熟的“蓝海”市场。
众所周知,传统的纸质优惠券一不环保、二不便携带,最让人恼火的是,每每想起要用,才发现优惠券不是“已过期”就是“忘了带”。于是,整合了PC与移动终端技术的开发商站出来,尝试为消费者提供从传统纸质到电子版本的各类优惠券替代品。布丁移动(北京步鼎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业初衷即源于要消灭“优惠券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便”。
布丁创始人徐磊在创业初期设立的目标是将优惠券渠道彻底打通,让消费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便捷获取。布丁移动创立以来,先后推出了布丁爱生活、布丁电影、布丁美食、布丁优惠券、布丁外卖、布丁电影票等多款应用,支持iPhone、Android和WP三个平台,在优惠券领域更是涵盖麦当劳、吉野家、DQ和合谷、汉堡王、永和大王等多款人气品牌。
于是,在创新工场孵化的众多项目中,直接深入消费者需求的优惠券提供商布丁无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毕业生”——2011年10月27日,创新工场宣布其首个O2O(Online to Offline)孵化项目“布丁”获得近千万美元融资,正式从创新工场“毕业”。据步鼎方舟科技董事长徐磊介绍,截至2012年4月,布丁激活用户已超过1000万,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优惠券发布平台。
喜欢忙碌的博士
“现在创业赚的钱还没有以前打工交的税多。”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一路攻读到博士的徐磊往往提到营收,便是苦笑。
在创立布丁前的2001年至2010年间,徐磊参与了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创立,历任CTO、副总裁等职位。在徐磊眼里,同方微电子是一家“躺着都可以赚钱”的公司,“一天工作一小时就够了,无非是收邮件和安排工作任务,”徐磊回忆,“尤其在前五年,公司都没有人搭理我们,钱给你,你自己去做就行了。”
2010年是徐磊参与创建同方微电子公司的第九个年头,这一年,他毅然选择了离开,来结束自己的“半创业”状态。
离开同方微电子后的徐磊有着自己的判断:相对于资金密集型的半导体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似乎更有利于个人创业,其未来十年的发展机会更是不容错过。于是,“我在Linkdin上给李开复老师发了一个消息,他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就一个小时,我们一拍即合”。徐磊称,自己在创新工场工作一年后,对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完成了团队构建,2010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布丁,即北京步鼎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工场对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而言,意味着莫大的帮助。”徐磊认为,创新工场的孵化模式使得小团队可以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以布丁为例,“我们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这两个部门,甚至是在公司成立一年之后才有的”。
“由于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李开复老师在产品体验、建议指导上有独到的经验,他曾主导了谷歌对大众点评的投资,这些经历对于布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说到这里,徐磊强调,“我需要的是不甘寂寞,更需要的是忙碌起来”。
贴切商家和消费者需求
在谈及布丁的商业价值时,徐磊认为,它首先解决了用户省钱的需求,这是最基础的思路,“对用户而言,有了手机这个平台,就可以随时发现并使用优惠券,这个需求是天然存在的。”而对于商家而言,布丁的价值在于“使商家的信息和相关资源被用户快速地发现并获取”,并且是被其特定目标用户所发现。
创立初期的布丁一直在开发运营基于算法精准推荐的生活服务应用,陆续推出了布丁达人、布丁电影、布丁美食等。“那时我们还不够贴近用户需求,因此我认为这一早期阶段不算成功。”徐磊指出,“移动互联网用户更喜欢简单明了、标签清晰的应用”。于是,布丁后来的产品开始走向细分,有了布丁优惠券、布丁电影、布丁电影票、布丁美食、布丁外卖……每一款产品都切入某个垂直领域,这使得用户更容易接受,不仅下载量剧增,用户活跃度也变得更高,这足以说明用户对清晰标签的需求。
在徐磊看来,做电子优惠券的“券商”远非布丁一家,这个市场上有诸多商业模式雷同的竞争对手,但布丁最终获得用户认可的关键,在于其应用的便捷性:“布丁有一个理念,让用户最多点击3次,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同样,对于商家而言,布丁也在贴近需求。2012年7月,布丁推出的“布谷鸟”辅助音频验证系统及8月推出的3.0版本电子优惠券产品,使商家可以很方便地追踪、管理自己发放的优惠券。
人们可以进入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当一名顾客来到咖啡店消费,可将手机优惠券靠近商家柜台上的“布谷鸟”音频验证系统,系统通过超声波获取数据,并记录到存储盘。到了月度或季度总结时,商家可以从存储盘导出这些数据,并查看、分析各类优惠券的使用情况。
“看似简单的优惠券使用追踪,其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徐磊表示,首先对于商家而言,可以更方便地知道优惠券带来的效果,从而决策是否继续发放优惠券,或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的优惠力度。对布丁而言,打通这个环节也极其重要,因为传统优惠券模式无法让商家统计效果,也就无法给布丁带来谈判议价能力。而商家如果能够直观地通过数据看到优惠券带来的效果,那么布丁则可以水到渠成地坐下来,和商家讨论分成。
事实上,布丁优惠券从2.2版本开始支持布谷鸟系统的部分功能。“3.0是为布谷鸟量身定做的产品,真正实现了可以听的优惠券”。据徐磊介绍,布丁优惠券3.0版本中与布谷鸟相关的用户体验与其他电子优惠券的使用并无明显区别,由于设备通讯在超声频段,因此人耳实际也听不到。体验过程中,用户只需要打开要使用的券,展示给服务员,即可看到与布谷鸟通讯过程中手机上显示认证、注销等一系列流程。
“这是一项看不到技术的产品,它带给用户更多的优质内容和体验。”徐磊表示,布谷鸟系统可以实现电子凭证的安全认证和使用注销,使布丁优惠券支持更多类型的电子凭证,这比传统意义上的展示券具备了更丰富的促销手段。
布丁优惠券3.0版本的另一特点是全面支持移动支付功能及相关帐户、积分系统。这些改变使布丁优惠券实现了从早期的图文信息展示平台向移动电商平台的转变。布谷鸟的加入使布丁优惠券产品形成了良好的行业闭环,更多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就这样被搬到了线上。
三驾马车的商业模式
虽然徐磊目前并不急于让布丁创收,但早在创立之初,就深入考虑过布丁的商业模式,并着手进行布局。
按布丁划分的三大板块分析:就用户规模而言,餐饮类规模最大;第二是休闲娱乐类,譬如增速惊人的布丁电影;第三是外卖类,由于外卖的用户群主要局限在上班族、宅男宅女等年轻人,所以占据比例最少,属于辅助部分。
然而,从经济效益来看,电影类反倒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其票务销售等方面都有较为健全的产业链,盈利最多。餐饮类电子优惠券市场还在培育过程中,且无论是快餐类优惠券,还是中餐店返券,都以纸质优惠券为主,整个优惠券市场只有5%实现了电子化。徐磊认为“布丁的目标是争取原有那95%的纸质用户市场,这意味着未来电子优惠券市场的可拓展空间很大。”
徐磊将布丁的商业模式归纳为“三驾马车”,即渠道付费、销售返佣和商家会员机制三种模式。渠道付费是指电子优惠券应用扮演优惠券打印机功能,作为商户付费发放电子优惠券的渠道;排名机制指商户若希望自家的电子优惠券能够快速占领狭小的手机屏幕,优先被呈现给用户,获得更高位置,则需要为此付费;商家会员机制则是指商家成为应用的会员,有偿获得电子优惠券使用数据和相关报告。
听上去很美,步步为营。但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很少给创业者留出“按部就班、从容发展”的空间,“泡沫”、“过热”及“大鳄的堵截”是所有创业者们的梦魇。2011年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年,应用数量、渠道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据应用商店宏观经济观察机构App Annie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区App Store应用下载量在2011年同比增长了298%,营收增长了187%。“盛世”之下必有“危言”,有业内人士直言移动互联网行业已产生巨大泡沫,更有机构直接降低了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估值。
对此,徐磊有着自己的判断,他主张让数字说话:“移动互联网行业确实存在很多一哄而上的现象,但尚不存在泡沫,现在大概有5~6千万用户,三年后用户规模可能会达到3~5亿,而任何阶段性的过热,从3~5年的角度来看都不是泡沫。”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2011年各大产业巨头都开始做移动互联应用,未来十年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而小团队在移动互联创业领域的突破口会越来越难寻找。“你不能规定巨头们该做哪些事,又不该做哪些事,”徐磊认为,初创企业和产业大鳄的竞争永远存在,且无法规避,但巨头们想在某些垂直领域做精做好有很大困难,“传统巨头很少能把小公司们真正消灭干净,因为小团队往往有巨头们不容易发力的防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