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华 陆天桥
生态化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创建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体现个性、激发兴趣,是实现学生表现自我、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游戏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参加体育游戏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并在游戏中体会竞争与合作的品质,尽情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游戏准备
室内室外场地都可以进行,但要求场地平整;根据参与人数和分组情况,场地可大可小;10~15人一组,分4组同时进行,需要场地长20米、宽10米~15米。
三、游戏方法
(1)以10~15人为一组,共分4个小组进行练习或比赛。各组的间距约3米左右,指挥者(教师或学生)站在4个小组纵队的前方,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的位置。
(2)每个小组选择4名学生在15米外手拉手站立成正方形,并高举双手组成城门,分别为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
(3)当指挥员(教师或学生)以口令的方式下达动令后,每一队列的学生迅速地在领跑者的带领下,依次从组成城门的学生手臂下穿过,并快速跑回原来的位置。
(4)各路纵队的排尾和排头的一只脚必须踩到原来位置的预备线上为游戏结束。
(5)指挥员(教师或学生)的口令是:“南门进,东门出”;或者是简单的组合式口令:“东进北出,西进南出”。
(6)组成城门的学生可以轮换。
四、游戏规则
(1)各小组在游戏开始前必须按准备姿势的要求分组手拉手站好。
(2)指挥者(教师或学生)发出口令后,全体学生才能起动。
(3)在完成游戏的全过程中,每一组的学生必须手拉手,不松开。
(4)队伍从组成城门的学生手臂下穿过时,必须按照“进门、出门的顺序”穿过。
(5)各路纵队的排头或排尾的学生必须一只脚踩到原位置的预备线上为游戏结束。
(6)按规则规定“速度最快、手不松开、最先到达、进出门正确”的小组为优胜。
五、教学建议
(1)注意安全。如果分组进行,城门之间前后左右的距离可以间隔大一些,一般在3米~4米左右为宜。要防止前后距离太近,这样容易造成互相碰撞而出现损伤事故。
(2)上课前要提前选好场地,练习时最好在草地平整的软地上进行,尽量避免在水泥地或高低不平的场地上进行练习或比赛。
(3)指挥者(教师或学生)在下达指挥口令时,应站在队伍的正前方使全体学生都能听到的位置上。
(4)指挥者(教师或学生)在下达指挥口令时,组成城门的学生一定要两手高举摆好姿势,并在钻城门时配合提醒学生行进方向,以刺激学生能快速地作出反应,正确完成“钻城门”的进出顺序。
六、游戏特色
(1)简单易行,场地可大可小,可室内可室外,人数可多可少,适合于集体练习,也可以分组练习。游戏前的准备不需要很长时间,3分钟~5分钟即可完成。
(2)口令可简单,也可组合;距离可长可短。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出多种的练习变化,竞争性强,学生间相互合作性要求高,对全体学生技术技能要求难度低,全体学生都能很快地参与到练习中来。
(3)教师或学生在讲解示范组织此游戏练习时,在评价判断各组练习效果与成绩时,都比较简单。
(4)容易很快地调动学生练习的情趣,运动量可大可小。
七、适用范围
(1)此游戏特别适合在小学、初中、高中开展。
(2)此游戏适合于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中进行。
八、游戏注意事项
(1)游戏开始前要将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开,并在慢速中进行2~3次的演练,根据学生练习的态度、水平等情况,再考虑是否采用竞赛的方法进行练习。
(2)指挥者(教师或学生)要严格仔细规范地进行管理,确保游戏时的安全。
(3)在安排此游戏的运动负荷时,可以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的特点,或运动水平的高低,或不同层次的运动次数、运动强度,采用大、中、小不同的运动负荷。
(4)指挥者(教师或学生)要时刻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
“钻城门”游戏,就是一种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看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的有效尝试,也是一种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生态课堂氛围不是一种脱离现实存在的理想化课堂,也不是追求理想境界的形式花样翻新;而是根据现有的环境和师生发展的现实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生态环境,让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发展。
(1.张家港市第一中学;2.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