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摘要高校创业孵化体系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可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创业理论指导和创业相关软硬件的支持,同时有利于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化链条,但目前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质量和效果还没有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文章从基础服务能力和政府政策等方面构建了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以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关键词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素
自国家科委于1987年开始在武汉创立我国首家企业孵化器——东湖创业服务中心以来,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在我国蓬勃发展。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可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创业理论指导和创业相关软硬件的支持,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的有效方式。同时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有利于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化链条,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虽有诸多好处,但我国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质量和效果还没有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为了对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促进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良性发展和各种孵化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
1 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高校创业孵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深刻内涵,同时指标的取舍评价和计算都必须遵循科学的依据。
(2)系统性原则。由于对于孵化体系的评价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指标的选取需要服从系统性原则,考虑到指标间的相关性、层次性和整体性,根据评价的主体和目的进行系统设计和系统评价。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基本的定性分析外,还要进行适当的量化处理,这样才能客观准确的进行对比并发现问题,力求揭示问题实质。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的指标含义应该十分明确,具有可行性、可获得性和可比性,这样才能进行统计调查获取,并且容易计算对比。另外指标体系应简洁实用,便于采集数据,使评价工作能高效率运转。
(5)导向性原则。高校创业孵化评价指标体系除评价功能外,还应当引导其关注孵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提高高校孵化体系的运营能力和孵化能力。
2 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的确定
目前对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仅侧重评价孵化能力的某一方面,整体不够系统健全。为了构建一个比较全面、可以具体操作的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查阅梳理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一系列的相关评价指标,从中进行分析和筛选,为指标体系的构建选择合适的指标。参考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如下:
国外学者中代表性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其一是强调学校领导者的重要性,如Hill(1998)认为教育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学校领导者的支持等是推动学生创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David和Keith(2005)也赞同此观点。Poon和Ainuddin(2006)认为创业园举办方领导和园区管理负责人的人格特质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鉴于外部各种社会因素的重要性,Hoffman和Hegarty(2003)研究则表明.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文化会影响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意愿和行为,并会直接影响创业园管理人员的决策模式偏好。
国内学者也从基于不同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学者们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是对孵化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彭展声等(2006)构建了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条件、服务水平和孵化绩效3个一级指标。于庆东等(2008)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包括本年在孵企业数、当年新孵企业数、在孵企业总收入等9项指标的企业孵化藉孵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罗公利、边伟军(2008)指出,企业孵化器孵化力包括自身的自我孵化能力和对在孵企业的孵化能力两方面内容,由基础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五大要素构成,并调查发现科技政策、企业孵化器内部团队素质、市场、信息服务等依次是影响孵化力的最重要因素。李明(2010)从影响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基础服务及管理能力、入孵企业孵化效率和自身发展运行能力三大要素入手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有学者从更全面的角度,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综合评价研究,如我国科技部颁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中,则从社会效益、孵化效率、服务能力和发展规范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学者单从某一具体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刚登峰(2009)针对孵化企业的孵化绩效建立了评估体系。黄昱方(2009)则是从创业孵化环境进行研究,采用独特的角度,构建了基于创业者认知的创业孵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孵化网络、政策支持、辅导培训、公共服务设施和创业氛围构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另有学者从比较新颖的角度,基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原理而构建创新创业环境评价体系。如胡长生(2009)根据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原理,就是从投入(包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专利、论文、资金和设施等)、产出(包括效益、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和效益(投入与产出比)等几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也有学者并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单从具体影响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如罗公利等(2006)认为创业人才的开发力度和对在孵企业员工的培训是影响孵化器孵化力的重要因素。蔡莉等(2007)对创业环境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提出科技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影响新创企业的运行绩效。张晓凌(2008)指出大学生创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及对入驻企业提供的融资咨询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是促进企业顺利通过初创期的重要手段。此外,大学生创业理团队是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以及服务园区创业企业的能力如何响着创业企业的成功孵化。朱有明(2010)从孵化新创企业的能力和创业园自我孵化的能力入手,以基础服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管理与发展能力为主要方面提出了影响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重要因素。
在对以往高校创业孵化体系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探析,本文首先确定了评价体系的五个基本维度,并将学者们的指标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指标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并对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类指标过少或过多情况进行适当增删,由此确定了以基础服务能力、政府政策、高校服务能力、融资服务体系和孵化效果五个基本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以指标统计中出现频率较多的23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的三级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了高校创业孵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1)基础服务能力,包括:①区位;②场地面积;③商务及辅助设施条件;④管理团队概况及管理机制;⑤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及服务情况。
(2)政府政策,包括:①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②法律扶持;③行政管理效率。
(3)高校服务能力,包括:①高校科研水平;②创业项目的挖掘、筛选机制;③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④创业导师。
(4)融资服务体系,包括:①政府、高校等孵化基金;②银行投资;③银行投资;④风险投资;⑤信用担保机制。
(5)孵化效果,包括:①在孵及毕业企业数;②年度毕业率;③毕业企业平均孵化时限;④毕业企业平均孵化时限;⑤在孵企业平均孵化面积;⑥孵化企业总收入;⑦在孵企业的单位孵化面积人均销售收入;⑧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的比例。
3 高校创业孵化体系评价指标的因素定义
3.1 基础服务能力
基础服务能力是为创业企业提供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包括区位、场地面积、商务及辅助设施条件、管理团队概况及管理机制、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及服务情况等。除当地的交通、土地、劳动力等基本要素情况外,办公条件及水、电、通讯、网络等必要的配套设施也必不可少。在必备基本硬件设施之外,软环境也必不可少。高校创业园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科学健全的管理机制,如工作流程标准化、透明化、便利化,对于创业园区的健康运转和良性扩张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创业园区内还应有完备的中介服务市场,为各项运作还不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并提供技术、生产、销售和市场等信息中介。
3.2 政府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孵化基地的支持与推动是孵化基地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为大学生创业者们专门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补贴,以便其在申请项目、工商税务及利用地方商务平台开展各项活动等方面享受优先服务,并帮其积极向社会上宣传和倡导等,另外政策的连续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此外,作为法律的制定者,政府应建立孵化基地完备的法律环境,如园区法律体系的完备性、法律仲裁的公正性和规范孵化流程、控制孵化风险等各个方面,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法律支撑和援助。同时,政府的各项行政办事效率也影响着创业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高校服务能力
高校创业孵化体系依托于高校,就必须发挥高校特有的知识、人力、技术等资源的作用。孵化体系应基于高校的科研水平,如师资情况、各种科研技术成果、专利、科研项目及经费等,构建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培育更多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进行创新和孵化,并且建立健全创业项目挖掘、筛选机制,减少前期风险。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师资源开展创业课程,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高校可成立由创业经验的教师、企业家和咨询管理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对创业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3.4 融资服务体系
启动资本约束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而创业投融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大学生因缺乏资产抵押和商业信誉普遍难以融资。因此,高校创业孵化体系需要提供内部投资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的财政支持和高校专项投入构成的孵化基金就至关重要。但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还需要银行投资和战略风险投资的加入,为了吸引投资就必须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制。
3.5 孵化效果
入孵企业孵化效果主要是指进入企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已毕业企业的现状,是对孵化基地孵化绩效和效率的衡量,以便促使其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从在孵及毕业企业数、年度毕业率、毕业企业平均孵化时限、在孵企业平均孵化面积、孵化企业总收入、在孵企业的单位孵化面积人均销售收入和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的比例这些量化的指标进行比较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