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泓
编者按:今年是本届人大工作的“收官”之年。本期“关注”栏目策划了一组文章,着重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三个方面回顾本届人大工作的探索实践,以期将好的经验总结出来,传承下去。
过去的五年,是上海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五年;也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职责,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五年。回顾五年历程,一项项创新、一个个亮点历历在目,略加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本届人大工作呈现五大特点。
立足职能,为国家战略和市委决策的落实提供法制保障。为落实中央和市委对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常委会通过地方立法,营造有利于金融创新、贸易便利化、口岸服务发展的法制环境,分别制定了推进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建设条例,做出了关于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通过法定形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为准则。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常委会先后出台了1项决定,制定或修改了7件地方性法规,并推动市政府制定14项临时性行政管理措施,对市政府报送的28项世博临时性通告进行备案审查,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涉博法规群”。
探索创新,健全完善人大履职制度机制。常委会健全法规立项论证制度,探索增加专项论证内容,力争使法规草案采用简易体例、提出关键条款。探索建立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长效机制,使地方性法规始终与上位法保持一致,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创新监督方式,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更多地开展暗访,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开展专题询问,增强监督实效。创设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意见反馈制度,为代表监督常委会履职情况搭建平台。建立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使市人大的组织机构更为健全。
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常委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桩桩件件的履职实践关注、促进和保障着民生的改善。针对群众呼声强烈、人大代表关注度高的公共场所控烟、养犬管理、食品安全等问题,迎难而上启动立法程序出台相关法规;针对物价、公交优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问题,持之以恒开展跟踪监督。
广搭平台,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常委会努力扩大代表对各项工作的参与,支持和鼓励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在全市99个社区(街道)挂牌成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室,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社区制度,进一步畅通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的渠道,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全覆盖联系代表制度,使代表既可踏进社区听民意,又可走进常委会递民声。将代表议案、书面意见与立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本届编制的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中,分别有50%左右的立法项目源自代表议案。常委会创新代表书面意见督办方式,开展27次主任会议督办活动,共有242件书面意见办理结果得到了不同程度推进。
公开透明,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常委会在按照监督法要求,努力做到常委会履职全程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途径,拓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常委会首次公开人代会旁听市民的身份和手机号码,让市民告诉市民人大履职的真实情况。常委会审议的法规草案全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公开法规草案的同时还附上相关背景材料,便于市民全面了解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中,除了向市民发放问卷、深入基层举办监督听证会之外,还尝试开设热线电话,让更多的民情民意直通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