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哲学的含义及影响探析

2012-04-29 22:12:41刘道岭
群文天地 2012年13期
关键词:德育

摘要:儒家道德哲学是一种以道德为入路的哲学,是以国计民生为其思考和行动根本出发点和主要关注焦点的哲学。以民为本是它的根本宗旨,道德本位是它的主要标志,而经世致用则是它一以贯之的精髓所在,由此而构建起了一套宏伟的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哲学体系。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意义及其普世价值,尤其在当前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背景下,更凸显出重大的启发意义。儒家道德哲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现时代也将爆发出巨大能量,会我们的道德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儒家道德哲学;德育;回归生活理论;德育危机

一、儒家道德哲学界定

儒家道德哲学是一种以道德为入路的哲学,是以国计民生为其思考和行动根本出发点和主要关注焦点的哲学。以民为本是它的根本宗旨,道德本位是它的主要标志,而经世致用则是它一以贯之的精髓所在,由此而构建起了一套宏伟的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哲学体系。《汉书·艺文志》载,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于道最为高。儒家道德哲学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所有的原则和观念都来源于百姓日用之间,来自于百姓的经济生产和政治、文化、宗教生活的经验和智慧的积累,凝练与升华。两千年来,儒家道德哲学一直与中国文化从而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连结在一起,不可分割。

从先秦原始儒家高举道德理想主义旗帜,高呼道德本位,挺立起人的道德主体的能动自觉以来,儒家道德哲学历经两汉,隋唐,宋元明清,一直是士君子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也一直是百姓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的终极目标。虽然遭遇焚坑惨祸和佛道的挑战,但儒家最终没有倒下,而是站稳了脚跟,并且在中华文明的大花园中一枝独秀。这绝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原因,主要在于其乃中国人的生命的学问,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自人文初创以来的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人的,适合中国人,与中国人的生命相契合。但是近代,特别是清末以来,儒家道德哲学的这种地位衰落了,这种衰落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

二、儒家道德哲学的历史作用及失落的原因

自焚坑之祸以后,儒家道德哲学一路高歌猛进,即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挑战也没有动摇它的根本。隋唐科举兴起,更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官方统治哲学的地位。此后,宋明理学吸收、借鉴、融摄佛道,最终将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挑战消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朝前期,尽管宋明理学内部有理学、气学、性学、心学的争议和辩难,但这可以看做是儒家内部矛盾。儒家道德哲学的沦落是从清末开始的。

清末,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首开反儒恶端。太平军所到之处焚孔庙、毁圣像,一时间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这并没有动摇儒家道德哲学之根基。真正使儒学逐渐淡出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一是清政府对新法的推行,二是民国政府的教育改革,三是五四时期对西学的推崇和对传统的颠覆。前者消解了儒家道德哲学作为德化之本的制度基础,再者消解了它的教育和课程基础,而五四则在价值观念层面上全盘否定了儒家德育的现代教育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五四诸君对儒家道德哲学的全盘否定有失公允,他们忽略了儒家道德哲学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上所起的不可替代、不容或缺的作用,也抹杀了儒家道德哲学的普适性和它的终极意义。

事实上,先秦诸子百家乃至以后的各种学术思潮和流派没有哪家哪派能够与儒家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获得的地位相比拟。儒家的历史作用可以从政治作用、思想文化作用和德育教化作用等方面来考量。儒家的道德哲学,“大致有以下几点,即讲究规则,克己复礼;仁爱天下,唯义所在;积极进取,中和内敛;博学笃行,守经从全。”另外,并行不悖,兼容并蓄是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特点。儒家道德哲学通过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建构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中国人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日用、言行举止之间无不深深打上儒家的烙印。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儒家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是儒家文化。

但是儒家后来却又确确实实沦落了。其沦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际的;既有历史的又有时代的;既有自身的内在因素,又有环境的外在因素。笔者认为儒家本身的内在的失陷或不足当是儒家道德哲学沦落的根本原因。其一,对德性的强调导致对问学重视不够,及结果就是没有产生出独立意义的昌明的科学。其二,在思维方式上重整体综合而轻分析。其三,重群体而轻个体,有为了群体而忽略个体的倾向。这就使得民本向民主的转化过程过于漫长。所有这些使得儒学当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和本国激进主义者的强烈质疑时,显得手足无措,疲于应付。最终,作为一种学说,一种思想,本无力也不应该为旧制度买单的儒家道德哲学忍辱含冤地做了旧制度的替罪羊。但历史已经并且在继续证明,激进主义者对儒家道德哲学的无知和粗暴的态度,对儒学造成的恶果绝非国人之福。

三、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意义及其普世价值

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意义不在于它历史上的辉煌与尊崇,而在于它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对于我们当前乃至将来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照维度,使我们避免科学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失足。其所以如此,乃在于儒家除了时代性的层面之外,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超时代性,也就是它的普世性价值。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儒家无疑具有时代性,是时代的产物,随时代而发展而沉浮。这是任何一种思想和学派都存在的问题,是谁都无法摆脱的宿命。但儒家又具有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普世性,或说永恒的意义。儒家的普世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民本思想;二是大同思想;三是仁爱思想;四是中庸思想;五是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思想或者说和合思想。所有这些无不表现出儒家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闪耀着中华民族博大的智慧。只要儒家赖以产生的基础还在,也就是说只要儒家规范和调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在,人与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在,人与自身的矛盾还在;只要社会分工还在,儒家的基本原则就永远不会失去意义。抽象掉时代和阶级的因素,仁义礼智信永远是有价值的。近年来,西方唯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导致的人的物化和意义的缺失,更凸显了儒家既现实又超越的生活理性的圆融高妙之处。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向中国,向儒家寻求帮助,以解决唯科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穷困。儒家道德哲学的普世性得到了普遍认可。

现在,是该回归儒家,向儒家汲取教化的原则、方法和智慧的时候了。儒家道德哲学在教化方面是成功的,儒家的智慧是卓越的,我们必须把这些老祖宗的宝贵遗产拿过来,为我们的德育服务,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为民族大众谋福祉。

四、重新体认儒家道德哲学,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理想化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体认儒家道德哲学,因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大大提高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儒家道德哲学是即体即用,即内在而超越的。我们的德育也应该如此。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超越性的追求,使我们的道德生活不至流于庸俗和怪诞,道德理想与道德境界日趋高尚;要把超越性的道德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落实到我们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使超越性的道德追求不至于沦为空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两个方面的极端,既避免了德育的庸俗化,又防止了把德育变为空谈。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够健康发展,德育才会发挥出更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学会2011年度课题《儒家道德哲学与德育回归生活实践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JJ2011—486。

参考文献:

[1]刘道岭,孙淑贞. 论儒家道德哲学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积极意义[J].沧州师专学报,2009(1).

[2]苏庆国,杨英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速记探讨[J].职业时空,2006(23).

(作者简介:刘道岭(1972-),男,山东德州人,山东大学哲学硕士,沧州师范学院法政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儒家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德育
德育动感操,一举两得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1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德育之花在节日文化中盛开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德育无处不在——从生活中挖掘德育资源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8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