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亿生 艾兵有
摘要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集聚区,边境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直接影响边境的稳定及未来的发展状况。通过调查,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上是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不同的民族的群体又有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云南边境地区大学生信仰状况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直接关系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有15个跨境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经过长期的融合,和睦相处,但不同的民族之间依然保留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信仰。同时,由于地处祖国边陲,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民族宗教问题具有复杂性,云南漫长的边境线更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争夺我国信仰阵地,尤其争夺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基于此,普洱市的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普洱市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本课题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以半结构化访谈为辅开展资料搜集工作。课题组由2011年9月到2012年2月历时5个多月开展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对象的选定以随机原则确定,涵盖普洱市所在的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和普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普洱学院)所高校进行深入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596份,有23份无效,有效率在96.1%以上。其中在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随机抽取了在校的一、二年级200名学生, 思茅师专随机抽取了200名在校的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另外200份专门针对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此次调查中共收到22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并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与普通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进行比对。
2 普洱市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基本特点
2.1 普洱市大学生信仰现状的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度较高。目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云南边境地区各种信仰的主体,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看法中认为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达55%;认为已经过时了,坚持它只会束缚人们的思想的只有4%。在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无信心的问卷中认为很有信心的达54%,较有信心的达39%,两项之和达93%。在谈论加入共产党的主要动机中,认为是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达到56.5%,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的占46%。对科学发展观内容的认同中政治认同达33%,理论认同达31.5%,价值认同的达32%,情感认同只有4%。在比较认同的价值取向中,认同公平公开公正的达79%,认同民主和平等的达67%认同“八荣八耻”的达56%。从以上数据表明,普洱市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度较高。
第二,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高。普洱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东南边界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边界与缅甸接壤,在普洱境内的少数民族达13个之多,长期以来各民族在维护祖国的统一和边境的安宁做出过突的贡献,在此次调查中认为爱国主义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学生比例达73.5%、比较重要的达22.5%,在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中少数民族学生认为爱国主义非常重要的比例达61.6%、比较重要的达18.4%。这说明爱国主义在云南边境地区——普洱已达成一种共识,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占主导地位。
第三,从个人信仰与价值认同来看,普洱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主流保持一致。在自我认知调查中,大学生们认为我是中国人的占76%,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占59.5%,认为中国某个民族的人的占15.5%,少数民族大学则达到32.6%。在对比较认同的价值取向当中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对公平公正公开和民主、平等方面分别达到了81%和77%。认为借别人钱会总记得,一有钱会马上还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达79%,少数民族大学生则达到81.6%。在面临申请减免学费或困难资助时候,对家境情况会如实反映的比例达69%,少数民族大学生则达到79.5%。认为对父母的赡养是出于对父母养育自己报答的达到84.5%。以上数据表明普洱地区的大学生在个人信仰和价值观方面与社会主流保持一致,并且表现良好,如2011年6月5日思茅师专有大学生王永刚舍身救人的感人事件,并在普洱地区广为传颂。
2.2 普洱市大学生信仰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信仰呈多元化特征明显。在信仰最符合哪一个当中,普通随机调查的数据中认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有124人,占到所有学生中的31%;信仰佛教的60人,占所有人数中的15%;信仰基督教的人数10人,占2.5%;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2人,占0.5%;其它思想信仰的人数40人,占10%。而少数民族学生中认为自己的信仰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数达34人,占17.4%;信仰佛教的人数22人,占11.1%;信仰基督教的人数7人,占3.7%,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达16人,占7.9%;其他思想体系的人数9人,占4.7%。
第二,对信仰认识模糊。对待信仰有无调查中400份随机不是针对少数民族问卷调查中180份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信仰,占全部人数的45%,认为自己没有信仰的学生占40%,认为曾经有信仰的学生占4%,认为说不清楚的占10%。而200份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则只有55人认为自己有信仰,占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的28.9%,认为没有信仰的学生占52.1%,认为曾经有信仰的学生占4.7%,认为说不清楚的学生占14.2%。这表明普洱市的大学生对信仰的认识模糊,甚至有些学生误认为信仰就是宗教信仰。
第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方面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具体的日常行为当中,大学生则更加理性或者说更加实际,比如在当个人信仰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冲时,学生认为应当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占34%,认为坚持个人信仰和视情况而定的分别为11%和47%。再比如对待路边摔倒的老人,会打110或120,认为不会去扶及心理很想去扶,但考虑家属可能赖上自己而不行动的分别占34%、16%。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存在一定的脱节。
3 普洱市大学生信仰现状归因透视
第一,民族传统文化、家庭和生活环境对大学生信仰影响较大。人是文化产物。在受访的22个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认为自己有信仰的民族有布朗族、藏族、傣族、哈尼族、壮族、纳西族、白族、苗族、拉祜族、彝族、回族、僳僳族,认为自己的信仰状态主要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达到63.6%,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达30.7%。在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有信仰的学生比例高达58.2%。
第二,由于云南边境地区,各民族相互杂居的特点,信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也是境外的敌势力对云南西南边陲的普洱利用宗教不断进行渗透的结果。信仰是对于真理和价值的坚定信念,或者对某个人,某种思想或某种事物的信任。这种坚定的信念对一个人思想活动和行为活动方式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云南有2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在今天宗教祭祀活动虽然没有以前频繁,但今天很多少数民族的节假日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却仍然保存先人们宗教祭祀的痕迹。而西南边陲各少数民族由于共处一地,相互之相彼此熟悉,也相互尊重对方的信仰,所以在云南边境地区可以看到有原始宗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共处一地,而很少发生冲突现象,久而久之不同的信仰在不同的民族之间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待不同信仰的态度调查中理解、接纳和有不同兴趣了解不同信仰的比例分别高达52.5%、30%;而对其他信仰有排斥心理和不关注的则分别只占1%、18%。这也为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各种活动而提供的便利。
第三,受经济发展因素、文化教育落后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少少数民族的一种精神寄托。云南省自古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滇西地区的文化教育更是发展滞后。据2012年3月份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云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国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全国5.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国第29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居全国第3位。而普洱市的数据显示2008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536元,2011年达3456元,还没有扣除物价上涨指数。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云南省全省总人口45966239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3.37%,“ 2000年,全国每千人中受过高等(包括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人口为38人,全国少数民族为27人,西部少数民族每千人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为20人。西部世居地的38个民族的平均值为26人,标准差为34人,最大值为155人(塔塔尔族),最小值不到3人(独龙族)。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少于10人的有:傣族、珞巴族、景颇族、基诺族、布朗族、阿昌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德昂族、东乡族、独龙族,其中后4个民族,即佤族、德昂族、东乡族、独龙族不足5人;在10人和20人之间的有侗族、普米族、撒拉族、保安族、布依族、藏族、怒族、苗族、门巴族、彝族和水族。”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西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十分落后。由于经济、文化教育的落后,在信仰宗教的原因问卷调查中,少数民族有信仰的学生中认为宗教给人予希望寄托,使人有精神依靠的比例达54.5%;认为宗教可以拯救灵魂,使人免于堕落的达9.1%,两项数据相加达63.6%。
4 边境地区大学生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思考
第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回应时代的发展。调查显示:受访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应当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比例达54%,认为应当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提高理论课的趣味性和启迪性的比例达到调查学生的62%,还有4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讲大道理,教材脱离实际,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同时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与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这个比例达40%。因此我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要改革,我们的授课方式,不能在是简单填鸭式的灌输和说教,而应当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共同探讨。二要把思想政治与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结合起来,思想政治问题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的问题,而应当是大学校院及所有教师共同的责任问题,改变这种由思想政治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三要把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的精神支柱,校园文化就应当让大学生从中获取更加充实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信念。
第二,进一步加大“兴边富民行动”的落实力度,使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深切感受时代变化,进而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利益实现与信仰建构的有机统一是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建构的基本出发点。在“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族进一步团结,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课题组调查显示:普洱市大学生对“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表示完全同意和大部分同意的人数达82.5%。
第三,在进一步加大社会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在大的宏观方面,边境地的大学基本认同马克思主在中国的发展,也认同共产党的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相对形成一种共识。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上,在知行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而教育部最近发布的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文件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信仰问题可以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或者更大的舞台中去,这就要求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氛围,同时也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信仰提供可践行的空间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