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丽 周爱华
摘 要:《药理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药名多,机理多,药理作用多,临床用处多,不良反应多,学生难学,教师难讲。根据学情和教情,采用案例教学法、图片直观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打破传统的讲授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镇痛药》 《药理学》 教学改革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又为以后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课程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
《药理学》课程教学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1]。但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以讲授型为主,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难理解、内容多、记不住,因而學生不愿意学,老师上课也没激情。根据教情和学情,我在授课时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图片直观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经过课程的二次开发,变平面教材为立体教材,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现以《镇痛药》一章为例,浅谈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图片导入,诱发情趣
在新课导入时,通过图片展示,如胃肠绞痛、胆绞痛、癌症晚期疼痛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迫使人们想要寻找能够缓解或消除疼痛的药物,引出镇痛药。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激发学习情趣。同学们对此有过亲身经历或看到过身边的亲人朋友的痛楚,产生学习动机。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在介绍“吗啡”[2]时,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吗啡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奇怪,这不是毒品吗,怎么会是药物?的确,在名目繁多的毒品中,吗啡就是其中一员,然而临床上对于某些痛不欲生的患者来讲,吗啡却又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甚至有些时候还是金标准用药,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学们由此会联想到鸦片战争,联想到吸毒,而对吗啡的药理作用产生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三、案例引领,设定任务
介绍“吗啡的临床应用”时可以通过“心源性哮喘”的案例,提出问题,设定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除了掌握吗啡的临床应用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
四、问题启发,主动参与
在讲“吗啡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注意”时,通过PPT显示毒品成瘾的图片,给学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了解滥用毒品造成的社会危害,让学生知道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有防治作用,也有不良反应,使用得当会带给我们预期的效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伤害,使学生形成“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吗啡急性中毒有哪些表现,应如何急救,其死亡的主因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出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护理注意事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迁移,概括出规律性知识。
五、列表对比,总结归纳
在讲解其他的镇痛药时,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列表,与吗啡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出各种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创设情境,提高能力
利用10分钟的时间,以小品的形式表演一个病例,由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患者,展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药理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将其结果作为平时药理学考核的内容和成绩,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将课堂知识化为己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除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外,还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马香芹,毛理纳,张琨等.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药理通讯,2009,26,(4):52.
[2]连佳芳,郝勇,秦葵.浅谈药理学课堂教学的“入课”方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1):36-37.
课题来源: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ZYC57,课题名称:融“教学做说”为一体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