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12-04-29 21:15甘滔
科教导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甘滔

摘要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行为,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中专生养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养成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提高公民行为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自古有“养成”之认识,孟子在他的教学论点里就一再强调“以善养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什么是养成教育?狭义上它是指人的起码道德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广义上指人的思想素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教育与养成。

根据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内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认识不足,着力实施养成教育的学校也比较少。但是由此暴露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些思想道德问题确实比较突出。因此,本研究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以医药学校2009、2010级学生为对象,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为,同时也包括教师对其所做的评价。

2 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和分析

2.1 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

我们首先调查了在校医药学校2009、2010级学生为对象对养成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学生认为礼貌、礼仪,良好的校风、学风,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是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在调查中选择了“其他”项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也属于养成教育的范畴。可见,学生对养成教育所要求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要求具有全面的认识,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其认识模糊不清。

我们认为,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已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熏陶,他们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具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没有这方面认知的学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养成教育的概念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了学生对在中小学所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的忽视。

2.2 学生的行为、作风及表现

我们接着考察了养成教育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我们调查并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中的作风以及表现,包括人际交往、仪表和仪态、课余活动等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在碰见熟人时都能主动地打招呼,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具有主动性,调查显示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从不与人打招呼,除了反映这些学生缺乏交往主动性以外,可能还隐含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与他人关系不善,或者可能是此学生因某些问题而引起了自我封闭的倾向。平时和人发生冲突时只有一半学生会主动道歉,可见面子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看重的,只是他们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看问题,缺少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对仪表和仪态方面的调查。我们也对学生遵守学校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调查,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注重仪表和仪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穿着拖鞋上课和任意外出,反应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愿意以符合学生身份的形象出现在公共场合。

对课余活动内容方面的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把时间大都花在了上网和睡觉方面,而看书、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兼职的人数比例相对要少。可见学生从事休息活动的时间要多于学习的活动时间;从事个人活动的时间多于社会活动的时间。即将面临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没有抓紧时间充电,而更多的是在消磨时间,这种消极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是不正常的。

另外,我们也对遵守学校课堂纪律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有将近55%的学生早上偶尔会在课室里吃早餐,只有大约10%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这种行为;70%的学生会有偶尔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者发短信的记录;有过半数同学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近30%说自己的作业几乎都是抄的。但是,遇到不喜欢的课时会无故请假或者旷课的学生不足5%,说明学生虽然不大注意遵守课堂纪律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但并不随意放弃学习的机会,具有学习知识的欲求。

2.3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

另一方面,我们也对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很满意,3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较满意, 32%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态度为一般,而2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的印象以及教师所认为的属于违反课堂纪律现象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看法同教师对学生的满意程度的百分比具有一致性。我们知道,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仍然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标准,对于迟到、旷课、吃东西、接电话等现象教师是难以忍受的,可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中小学教师更为复杂。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和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评价。结合教师对学生的满意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课堂纪律的表现以外,还包括其他的内容,比如其个性或者人格特征、行为处事等。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2.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调查结果表示:90%的学生认为自己诚实有信,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养成了积极进取、有责任心、热心助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希望不仅仅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包括锻炼出优良的品质和品德。而诚实有信、有责任心等都是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重视和追求的品质修养。

但结合学生课余时间的表现来看,我们对学生将如何锻炼以及表现这些优良品质的问题表示担心,同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养成教育的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具有观念上的差异。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更加自主的学习群体,但实际上这种自主性并没有发挥出来,不少学生在放下中小学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比较消极。从学习行为来看,在中小学所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并没有顺利地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学生的养成教育之间似乎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总之,可能由于受中小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能力的现象。就以上调查表明,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1)知道的多,思考的少。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具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很少思考养成教育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与自身的关系;(2)应付的多,自我约束的少。比如他们虽然知道旷课或者讲小话是课堂违纪行为,但是并没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3)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但缺乏向上的精神的动力和实际行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注意到所应该具备的形象和穿着,他们具有对优良品质的追求,但是他们实际的行为是消极的;(4)缺乏科学的指导。调查显示学生具有自我认知的欲望,但缺乏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教育者对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评价标准,但并没有把这种标准具体化,作为指导学生行动的指南。

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途径的建议

3.1 形成完善的养成教育规范

前面已经提到中专生经过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之后,已经基本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完善自身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选择恰当的教育措施和制度,比如对一二年级的养成教育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素质和道德;毕业生建立导师制,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进行指导。各年级抓住重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形成可操作性的养成教育制度和规范,并将其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

3.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也认识到教育不但需要认识,更需要认同。如何使得养成教育得到认同,从学生的角度上看,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养成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认识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才能使养成教育的内容自觉内化,使制度和规范的实施起到实际的效果;从学校的角度看,根据养成教育的渗透性、现实性特征,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形成良性的循环。同时学校要将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才能使各种养成教育之措施才不至于空谈。

3.3 提供正确的引导,培养自我引导之能力

调查显示,学生能自觉地以身份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但缺少严格的约束力;他们在交往中具有主动性,但缺少交往中的技巧性;另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具有更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但是并没有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是消极和盲目的,这些问题都突出了引导的必要性。在宽容和丰富的环境里,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变成放任自流。教育不但是传输,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学校应因利导势,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宣传和实施的力度,让教师和学生都更全面地认识养成教育,并意识到养成教育对自身的意义。

引导的更高层次是自我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自主性的特征,如何处理自身交往上的困难?如何正确对待面子问题?如何克服自卑心理?需要学生在积极学习的心态下,借用学习环境和各种教育途径进行自我引导,比如:接受心理学健康教育指导、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是养成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