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文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升学率,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生物教学中,应努力挖掘生物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适时对学困生给予个别帮助。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师生关系辅差工作
步入高中的中学生,正当青春年华,此时的他们,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同步增强,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他们面对社会在处理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在心理上正处于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由于他们进入中学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他们所受的各种内外压力增大,这既可能成为学习动力,又可能造成心理障碍。据调查,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的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升学率,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分数成了教师、父母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尺度,不能客观实际地给他们制定目标,忽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这说明了现实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那就是教育对于爱的缺失,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而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门,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好的一个途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可用于进行心理教育的素材,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研究教材,挖掘生物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在通过生物学学习植物、动物、人体的生命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心理教育教学最好的媒介。例如:《必修①》中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让学生领悟科学发现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让学生体会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同样,《必修①》中的“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知识,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发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验证、修正和完善发展的;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必修①》中的“酶的发现”中美国的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最终用丙酮提取出了刀豆种子中的脲酶,并证明了该物质是蛋白质,这些知识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成功属于不畏艰苦的人。在《必修②》中,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知识时,学生同样可以体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敢于向传统挑战的重要性。《必修②》中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被淘汰”的自然选择理论,体会生存斗争的残酷现实,可增强学生的斗志。通过高中教材中这些科学史的学习,学生明确受挫、失败和成功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认识挫折,正确地对待挫折,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毅力。同时,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多么重要,培养学生的不畏困难、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正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青春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喜欢表现自我,但又害怕别人挖苦、打击他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与学生成为朋友,开导他们,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及逆反心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谈心,尽力排除他们的内心困惑,克服学生想向人倾诉又难以启齿的矛盾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这样学生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以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谈笑,在食堂就餐时间聊生活话题,在课堂提问发言时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例如多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试试”等平等和激励性语言,而绝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满足其自尊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并给予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他们才能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教师通过强化和心理暗示等措施,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做好辅差工作,适时对学困生给予个别帮助。
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学习有困难的这一部学生,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他们常常总害怕考试,因为他们会害怕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家中被父母指责、在家长会中被教师点名,在同学中被暗地里笑话,所以会出现紧张、厌倦、忧虑、消极、自卑的情绪,他们常常感到失望,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最终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降低自我评价,自卑自怜、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有个别学生因学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出现轻生的行为。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提高解题的能力,改善学习的方法。例如:利用课间时间与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聊聊,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好学习上的帮助工作;课堂上多让他们发言,多鼓励他们;对他们的作业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发现学习上的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很好的也很适用的辅差方法。这样,教师才真正做到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为培养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合格人才服务。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