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摘要: 化学概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举足轻重,学生只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才能学好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计算等有关内容。本文分析了化学概念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方法,最终目标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和其他知识。
关键词: 化学概念教学记住概念理解概念深化概念升华概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抽象的化学概念却常使学生望而生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教师对概念教学深度的把握程度、教学方法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化学概念的教授在实际教学中困难重重。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化学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一、概念教学中的现状
1.初中生思维特点和错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概念教学。
初中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看问题容易片面化、表面化、绝对化。学生每天置身于千变万化的世界,会自然地获得有关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并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这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先入的生活观念有的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则是错误的,对于概念的形成、理解和运用起到消极作用,造成学习障碍,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错误观念和经验一旦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
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后习题上,却忽略了基础概念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一带而过,或者采取死记硬背的错误模式,在具体运用中生搬硬套。这样做往往使得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概念,对于基础知识的遗忘率高,学习效果差。例如:在学习酸碱度概念时,很多同学都会准确地复述,但是碰到具体的题型时,却很难准确地判断和运用。
2.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利于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作为理科,教师在教学中过多注重实效性,讲究课后习题的演练,很少注重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习惯让学生将概念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在教授过程中仅仅一带而过。殊不知,如果不讲透概念,学生就无法将知识内化,随着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累积,学生就会觉得化学学习繁琐复杂,毫无体系可言,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将概念点化。其实每个概念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找准这种联系往往是准确理解概念的必由之路。若把握不好就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错误百出。
二、概念教学中的探索
1.抓住关键词,记住概念。
概念的特点就是简单、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把握好每一个关键字、词,帮助记忆,例如:在学习氧化物概念时,抓住“两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学生就能明确地记住氧化物的概念,并能根据具体的题目做出氧化物概念的辨析,知道高锰酸钾为何不属于氧化物。
这些关键字、词还揭示了概念的本质,是与之相似概念区别的关键。如,在学习原子的概念时,“化学变化”、“最小粒子”就是关键词,在讲解时要着重强调。实际上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原子是可分的;而“最小粒子”也仅仅是从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误解为质量、体积等最小。在历年中考题中围绕此概念的题目也不少,最好在讲完后讲解几道与此有关的例题以加深理解。
2.结合实验,理解概念。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对化学概念的感性知识,再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教学中,按教材要求给学生做了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大理石与稀盐酸作用四个演示实验。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找出上述四个实验结果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多数学生都能得出前两个实验没有新物质产生,后两个实验产生了新物质的结论。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我又补充了撕碎纸张和纸张燃烧的实验,随后进行总结:“纸张撕碎和纸张燃烧都属于纸张的变化。但纸张撕碎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纸张燃烧除形态发生变化以外,还产生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再由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物理变化。
又如,溶解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试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溶解度概念存在的四个条件。同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均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反之,老师空洞地讲解,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听起来也是枯燥无味。
3.联系对比,深化概念。
在化学概念学习中有意识地通过变式与类比的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对概念掌握得更透彻,更能从深层次上获得概念的属性。例如:CuSO+2NaOH=Cu(OH) + NaSO,FeO +6HCl=2FeCl+3HO,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正例。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这个定义,在判断具体反应类型的时候就会因理解片面出现差错。因此在教给学生获得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定义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定义对不同的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在概念教学中既要举正例又要举反例。虽然反例不具备概念的关键特征,但提供了最有利的辨别信息,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对概念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我们一再强调化合物要互相交换成分,但学生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字面上,举出反例CO+2NaOH=NaCO+HO,学生在辨别之后就更深刻体会交换成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复分解反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联系对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得概念的本质属性。
初中化学概念中有很多都是相对的,例如元素和原子,分子和原子,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我们都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联系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知识系统化,升华概念。
概念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概念系统分类,概括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复习化学基本概念一般采用绘图的方法,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总之,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这阶段最重要的是打下坚实的基础,概念学习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基础。同时概念又是联系学科之间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概念学习的一系列的细节,决定了化学学科学习的成败。作为化学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佐书.中学化学教学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毕华林.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1996,(9).
[3]陈国才,孙阿芹.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教法指导.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夏立先,吴殿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