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蓉
〔关键词〕 新课改;合作学习;误区;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3.0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45—01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亲睐,而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都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那么,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就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误区作一细致分析。
一、将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和一般的小组学习不同,小组学习的结构往往是松散的,教学目标也不太明确,而合作学习则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研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通过小组间的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单纯按成绩分组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单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划分合作学习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方法容易让学困生依赖优秀生,很难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时鼓励学生自愿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因为学生往往比教师更了解同学,也更了解自己。他们知道谁的组织能力强,谁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谁的口头表达能力强,最后再适当调整小组成员,这样便于组成一个团结、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三、教师袖手旁观,放任自流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老师发布完讨论指令后便无所事事,不闻不问,学生讨论完全放任自流,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教师应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实现师生互动,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点拨、引导、纠正,同时要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大胆质疑、讨论、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四、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
在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经常把学习任务推给优等生和性格开朗的学生,自己只在一边旁观,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说是少数人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让每个合作小组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组织的、搜集资料的、记录的、发言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此外,笔者通过测评的方法来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测评方式如下:以小组为单位,实现捆绑式测评,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鼓励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同时对每个成员进行测评,做到小组测评和个体测评相结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未经思考,直接讨论
在合作学习中常有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这样的流程看似清晰,却缺少了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入思考的环节,这容易让学生的讨论不能深入,学困生就只能默默无语或是人云亦云了,长期下来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笔者认为没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因为每个学生既是小组中的一员,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组合作学习永远不能代替个体对所学知识的独到感悟、认识和把握。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前,笔者每次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或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六、以讨论代替朗读
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往往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问题,这实际缩小了合作学习的外延,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误解,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讨论和朗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讨论之前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有所思考,有所发现,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一有问题就合作讨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肯定会有其长处,也一定存在着不足之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合作讨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兼容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因为开展合作学习就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精选恰当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比如,一些具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或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等。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开展合作学习的对象,合作学习一般适合于那些学习比较自觉、学习主体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当然,对于那些学习较被动、主体意识较淡薄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