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磊
摘要在当前的职高机械专业教学工作中,“2+1”课程设置模式较为普遍,在第三年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实现机械教学与岗位实训的紧密结合与无缝对接,一直以来都是机械专业教学工作的一大难点。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当教育学生珍惜实训时机,有效整合实践资源,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深化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2+1”模式机械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职高“2+1”模式发展现状
在职高教育中,机械专业属于操作性较强的科目,侧重于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知识过硬、操作能力过关”。各地职业教育普遍推广的“2+1”教育模式让学生前两年主要开展文化与机械专业知识学习,以及部分科目的实践操作,在第三年时间主要到相关专业企业实体进行实践操作锻炼,能够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缩短学校与社会岗位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效果。
当前,虽然“2+1”教学模式在诸多职业学校运用较多,但是尚未整理出一套统一的标准,部分学校在课程改革配套方面没有同步跟进,在前两年教学中将全部的专业科目教学内容结束,第三年全部是岗位实习活动,没有进行相关专业的教学,直接把学生交给企业当做员工使用,甚至对学生这一期间的学习活动放任自流,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在职高教育中,包括机械专业在内的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相对偏弱一点,专业知识教学本身难度系数就比较大,本应该三年完成的专业教学内容,压缩在两年之内,对学生来讲是难上加难,加上部分学校在教学设备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实训器材的短缺以及专业教师的不足,对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制约。针对这样的教学状况,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在第三学年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给企业实体一放手了事,而是应当利用学生这一实践平台,弥补前两年因为实训条件不足而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锻炼有机结合,充分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深化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实效性。在职高机械专业教学工作中,要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专业知识丰富、操作技能过硬的实用性专门人才,必须要重视第三年的教学工作,要将机械专业知识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就业技能与竞争力的提升。
2 “2+1”模式第三学年专业教学与实习环节的衔接研究
在机械专业“2+1”模式第三年教学工作中,应当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在企业实习的中带着具体的项目,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回顾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将在校学习期间因为实训条件限制无法解决的方面,予以深入的研究,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由于第三年的实习时间较为充裕,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业务进行进一步的熟悉,作为指导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书,在实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细化的任务,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生在实习中要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设备的动力技术、操作方式以及传动系统等,增加了解。在完成实习之后要对实习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筛选实习成果,形成文本材料上交指导老师,作为实习成绩的评定依据。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解任务。
一是要对实习企业业务充分熟悉。在深入到企业开展实习过程中,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生产业务处理涉及到多个方面,从生产原料到生产过程、包装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要结合岗位履职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生产加工工艺,实习指导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当强化指导。
二是要强化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在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中,很少有兼顾到实际生产这一方面,在企业开展实习过程中,学生融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之中,应当在帮带师傅的指导下掌握技术与操作要点,并努力开展研究分析,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岗位履职水平。
三是要指导学生编写生产工艺卡片。编写生产工艺卡片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关技巧的点拨,学生在卡片编写前,要对零件的尺寸和技术要点以及生产步骤,在实习师傅以及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编写,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学生就能够熟练制作各种零件的生产流程图卡,设计零件图或者装配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是要指导撰写实习说明书。实习说明书属于实习设计和报告的书面形式,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与产品技术,以简要的文字表述,对产品的整个设计与生产加工做出说明,通过实习说明书撰写,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文字表达、分析梳理等方面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实习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可以组织实习小组进行研究,并在实习师傅以及指导教师的指点之下完成,提高实习成效。
3 教学实训设备不足和企业生产条件之间的衔接研究
在职高机械专业教学中,校内实习属于仿真类型,课堂与实验室的实训并不能解决所有工作中的难题,这就造成了校内教学与就业条件之间的缺失与脱节,例如不同岗位之间的协作分工、矛盾的处理等,只有在实习过程中才能够亲身经历,并在处置中提高自身这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提升机械职业判断能力。这里所讲的机械职业判断能力是指学生在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操作准则范围之内,结合自身的理解以及企业生产需求,对机械事项处理、加工工艺选择等方面采取的判断能力,包括图纸图样判别、尺寸确定、工艺方法选择等,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这些方面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要提升群体沟通协调能力。在学生参与实习工作期间,应当强化对学生进行群体沟通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之间多沟通交流,能够较为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开展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增强团结协作能力。要强化协调能力的训练,整个工作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成员都要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学生在实习中要根据工作需要与其他成员开展协调工作,保证生产有序进行。
三是要提升环境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直接从学校环境进入到最为直接的社会环境之中,心理上有一个调整与适应的过程,甚至实习岗位就是学生将要面临的就业岗位类型,学生在心理预期方面与实际生活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这样的条件下,实习期间进行心态的调整,更加有利于建立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缓冲期,帮助学生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在职高机械专业“2+1”模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有效发挥这一模式在培养全面发展实用性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世亮,鲍怀富,高馨.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2]胡晓波,张一鸣,王艳芳.食品机械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3]贾朱植,祝洪宇.浅析高职“2+1”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