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然而仅仅以班级为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远远不够,因为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的各项功能在逐渐弱化,而学生社团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因此紧密依托学生社团将有利于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223-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大学生作为祖国发展的坚强动力,应该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了高校整体教育的重要内容。二00四年十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强调了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了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团体,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因其自发性、自主性强的特点,在高校中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也成为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快乐基地,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课堂学习并不是他们非常擅长和喜好的,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开辟出新的途径,而努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将会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紧密依托学生社团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1 大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活动”的有效途径。高校课程安排的特点与高中有很大区别,同学之间朝夕相处的机会并不太多,传统的以班级为主的集体意识正在逐渐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媒介,因此学生社团已经渐渐成为了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能够加入一个优秀的社团,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接受积极思想教育的过程,通过参与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培养对社团强烈的归属感;通过一些社团管理的工作,培养高度的自信心;由这两种积极的信号转化为认同感、荣誉感,相信这个优秀的社团必将对成员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其产生的积极效果不言而喻。
如我校的“阳光天使志愿者服务队”,由一百余名优秀的大学生组成,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围绕“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主要方向开展志愿活动。从每一次活动的策划到执行再到反思,使学生接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教育,但这种教育不来自课堂,不来自教师,而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形式,他们接受到的这种教育将会更好地指导实践,既奉献他人又使自己得到锻炼。
1.2 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当代大学生高度追求个性发展,亟需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社团以其轻松丰富的形式,新颖活泼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他们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舞台。各高校社团都会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及爱好设立多种形式内容的社团,以我校为例,爱好文艺的学生可参加合唱团、街舞社、吉他社;爱好体育的学生可参加篮球社、排球社、跆拳道社;想要修身养性的学生可参加瑜伽社、棋艺社、书法绘画社等等,可以说不管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普遍未能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脱离了学生实际,教育形式传统单调,一味的说教只能造成学生的厌烦与逆反;如果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在社团活动中得以体现将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平台中往往愿意主动接受教育,同时在社团活动中所受的这种教育指导实践的可能性较大,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2 通过学生社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社团活动本身缺乏先进性思想的指导
高校社团文化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中关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前进,然而社团自身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开放性强的特点,因此难以达到关于先进性的要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主动进行先进文化、先进理论学习的相对较少,即便是理论学习方面的社团也难免充满了趣味性与功利性,形式大于内容,难以形成濃厚的先进文化氛围,另外有些社团过度迎合成员的需求,已经丧失了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严肃性。
2.2 社团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高职社团管理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学校团委统一管理,各社团在部署下进行活动;另一种是社团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二者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前者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起不到社团应有的作用,后者一旦管理不善,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许多学生社团审批程序过于简单,组织机构不够完备,缺乏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加上有些社团负责人在管理过程中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往往使一些社团名存实亡或者干脆宣布解散。如果不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而与思想政治教育硬性结合,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两方面的工作都将受到消极影响。
3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1 对社团成立审批、成员筛选严格把关
多数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不喜欢学习,升学后学习的压力变得更小,因此组建或参加学生社团成为了他们认为不错的选择,然而有些社团的成立仅是他们心血来潮的想法,一旦得到了审批,就任由其发展,这也是很多社团刚刚成立就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校团委或相关部门应该对社团的成立审批认真负责,考虑其是否符合条件,不能只关注社团数量的增加,而不顾质量的高低,应让一些真正优秀的社团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另外有很多社团只关注人员数量的增长,盲目吸纳成员,忽视其加入社团的目的及能否长期坚持,一些成员的消极表现可能影响整个社团的发展,只有对社团的质量、成员的素质把好关,才能使此社团成长为有影响力且可以肩负起积极引导学生进步的优秀社团。只有从制度上、从管理上对社团进行长期监督才能实现通过社团建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3.2 高职院校应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社团建设
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多社团成员不能长期坚持参加社团活动,很少人像上下课一样长期坚持按时来、按时走,在我国的高校中,做得稍好的学校将参与社团活动作为学分制考核的一方面,有些学校的社团则与综合素质的测评、荣誉的获得没有丝毫关系,充分证明学校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社团活动,学生也就因此将社团当成偶尔闲暇时光顾一下的地方。美国的高校对学生社团是极为重视的,教育高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只有将学生社团组织和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意识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团,是学生社团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社团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需要,由此可见,社团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可以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学校可安排专家型的教师深入到社团的活动中,建立区别于严肃课堂的活泼气氛,又能在课下使学生接收到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信号,还应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方面,学生将会从重视程度上有很大的提升。再者学校应加大对社团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哈佛大学为例,每年都要在学校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加强校内足球队的建设。在良好的社团活动条件下,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团建设中来。
3.3 培养学生社团骨干,做好接续传承工作
学生社团的管理需主要依靠社团中的学生干部,他们是社团建设的骨干力量,如何培养其各方面素质并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值得我们思考。首先应特别重视选拔环节,要对社团负责人的素质进行严密的考核,除考核其与社团本身相关的管理能力外,更要重视其是否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有奉献精神等,把真正有能力、有热情为学生社团服务的高素质人才选拔进来。其次应重视社团干部的思想教育,除定期对其进行校内培训外,还可选送部分优秀的社团干部参加团校、党校的学习,将先进的思想引进来指导社团建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需要不断设立骨干培养目标,经过层层筛选,确定可以接任社长等重要职务的最终人选,不能因为个别社团负责人的离校而导致整个社团走下坡路甚至达到解散的程度,做好社团骨干力量的接续传承,才能使一些优秀的社团长治久安地发展下去,从而起到更大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加强社团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区别于传统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高职学生社團文化所倡导的团队精神、服务精神、创新精神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向,而且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指引社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同样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拓展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坚持与时俱进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富良.高校社团的德育载体建设新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2] 廖良才.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湖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 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杂志社,2002.
[4] 王德广.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三峡大学学报,2003.
[5] 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