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
至少在20年前,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问题,当时的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策划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在新闻实践中进行运用,新闻事实是毫无争议的新闻之魂。而在今天,各种各样的新闻策划大行其道,甚嚣尘上,就连对新闻策划不甚了解的普通市民都能对新闻策划指指点点,于是这才有了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之争。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有全面的认识。
说到新闻事实,就要弄清什么是新闻。所谓新闻,公认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决定新闻重要程度、是否有价值的首要条件。
而所谓新闻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是指新闻从业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新闻从业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新闻策划则含有人工的因素。
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决定性因素
从新闻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离开了新闻事实,新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新闻事实的内容是否重要,是由所报道的事实蕴涵的意义即新闻价值决定的。也就是说,新闻价值是蕴涵于新闻事实本身的。如果记者不善于识别新闻价值,“对一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人物活动视而不见,就会把真正的好新闻漏掉;有时也可能模模糊糊看到它是个新闻,但一时又判断不出其新闻价值的大小,这样便容易产生‘大题小做或‘小题大做的毛病”。[1]
新闻从业者的任务就是善于发现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事实,深入挖掘其所蕴涵的巨大意义。“文化大革命”中的“马振抚事件”当年在全国影响较大。1974年春,唐河县马振抚中学教师杨天成班内一名学生因厌学自杀,“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借此大做文章,别有用心地制造了闻名全国的“马振抚事件”。作为班主任的杨天成深受迫害,他被扣上了“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莫须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遣送到县农科所一个偏僻的猪场喂猪。两年的压制生活,并没有泯灭杨天成对贫困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1977年一经平反,杨天成即放弃留城做官的机会,不顾亲友的反对,重新走上了马振抚中学的讲台。并于离休前夕,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都推上了马振抚中学的讲台,父子同校同班执教,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
杨天成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不少媒体的记者去当地采访时也听到过关于杨天成的介绍,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新闻事实中蕴涵的巨大新闻价值。1994年12月初,南阳日报社记者下乡采访,听当地通讯员介绍了杨天成的情况后,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记者立即从中发现了其蕴涵的意义,经过精心撰写、修改,消息《杨天成父子四人同台执教》刊发在1994年12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头条位置。这篇消息一经刊出,立即在全国引起反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不少大报都全文转载。
这篇消息在写法上中规中矩,文笔平实,毫无夸大拔高、哗众取宠之意,只是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杨天成父子四人同台执教这个新闻事实,并把“马振抚事件”作为背景资料,但文章刊发后却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看来,对于好的新闻事实,只要记者能深入挖掘出其所蕴涵的巨大新闻价值,虽然只是平实的新闻写作,没有璀璨的生花妙笔,没有别出心裁的新闻策划,也能取得许多大策划、大制作难以取得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决定性因素。
好的新闻策划有助于表现新闻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曾在西方新闻界盛行百年的新闻策划,在我国也逐渐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几乎在所有的媒体上,都能看到新闻策划的身影,新闻策划成了媒体的“常用武器”。不少电视、报纸等媒体都进行过一些非常成功的新闻策划,取得了常规报道难以取得的效果,给受众带来的新闻冲击力非常大,这样的新闻策划不仅让新闻从业者津津乐道,就连一般市民也兴趣盎然。
成功的新闻策划就是对新闻报道的前景作出预见,选择合适的报道形式,从而进行战役性、系列性、论题性报道,以达到强烈的震撼人、感染人、打动人的效果和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策划,有助于表现新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工程,而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地,为了给这一“世纪工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0年10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征地拆迁全面启动之日,南阳日报重磅推出了新闻策划——“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这是一次极其成功的新闻策划,采风活动历时39天,有多家媒体参与,采访线路起点在南阳市淅川县的丹江——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终点在首都北京,中间贯穿5个省(直辖市)、14个大中城市,总行程6000多公里,南阳日报共刊发消息、通讯、言论、深度报道、述评、现场新闻、诗歌等各类文章近80篇、照片百余幅。这组系列报道,不但宣传了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还宣传了南阳人民的调水情怀、数十万移民的奉献精神、南阳及中原地区的文化、经济等,不仅在南阳本地形成舆论强势,而且引起沿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这组文章在写法上也极有创新性,既有大刀阔斧,又有温文尔雅;既有酣畅淋漓,又有温馨怡人,有些文章读起来不觉得是新闻报道,给人的感觉就是文辞优美的散文,非常有感染力。这组系列报道获得了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并获得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当年度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唯一一家地市级报纸。
像这样的新闻策划,组织形式新、思想观念新、报道内容新、采编方式新,气魄大、效果好,完全称得上是新闻策划的典范。
所以,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抓住宣传“火候”。这就要求策划者必须独具慧眼、解放思想、有胆有识,坚持不懈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还要在具体的报道形式、写作技巧、版面处理上统筹安排,使所报道的新闻既有实事,又有感情,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从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出发,更多地反映读者关心的问题,以达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目的。
让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相辅相成
好的新闻策划对于新闻的表现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取得的效果也广受褒扬,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有些媒体所作的新闻策划过多过滥,对同一类新闻事实不断进行形式相近的新闻策划,有些新闻策划还拉上商家进行赞助,结果写出来的新闻显得包装过度。媒体费了很大劲,而受众却不买账,认为这些新闻经过了人工处理,有制造新闻之嫌,有悖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新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它与策划制造的人工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媒体上人工策划的新闻过多过滥,那么媒体将失去锐气、失去价值,也会挫伤受众观赏、阅读的兴趣。
就新闻策划本身而言,新闻策划也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来进行的,一个毫无价值的新闻事实,即使进行大手笔的新闻策划,也不会提升它的新闻价值。
新闻是媒体的立身之本,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媒体要想争取更多受众的关注,就要在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加强学习,提高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新闻,善于挖掘新闻事实背后蕴涵的新闻价值。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新闻从业者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掌握本地区的大事小情,广泛进行知识积累、资料积累和思想积累。还要求新闻人不能老是浮在城市、部门、机关,而要走得出来,沉得下去,深入到农村、工厂、社区、街道,深入到生活的最基层。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转变工作作风,认真采访,不走过场,善于用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让人们爱听、爱读、爱看,力求达到最佳的宣传报道效果。而在发掘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选准主题,适时进行新闻策划,以更好地发挥新闻策划的威力,让新闻策划在新闻事实的报道上如虎添翼。
总之,新闻报道在表现新闻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适当的报道形式会给报道内容增添新的内涵和效果。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新闻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谁才是新闻之魂,看来已是不争的话题。留给新闻人的,是探讨如何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董广安.当代新闻采写方略[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南阳日报社)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