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相比传统课堂已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仍然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效教学还是我们应该不断去努力的目标。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积极转变学生认识,正确对待美术课程
没有端正的态度就没有良好的结果,高中生处在人生中最活跃的年龄段,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偏激而走向极端,他们的情感取向比较单一,喜欢某门学科或某个老师就会一直喜欢下去,反之亦然。目前的高中生仍然处在应试教育的包围之下,整体的学习与考试压力很大,学校、老师和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往往只看分数,并不去关注他们的情感与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科目的学习中去而无暇顾及其他,非高考学科在他们眼里无一例外都是副科,很多高中生将包括美术在内的这些课程看成是负担,甚至是浪费时间。高中生的这种冷漠的态度直接造成了美术课堂的低效化,他们在课上不会主动参与更不会积极思考,教与学的效果必定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要积极转变高中生的认识,让他们正确地对待美术课程,正视其功能、发挥其功效。
美术鉴赏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能培养高中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即使对高考科目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美术鉴赏课可以催生他们合理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例如笔者在讲解雕塑作品时,先搞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想独立创作一幅自己的雕塑作品。因而在课前就准备好了相关的简单工具,讲解了一些西方的雕塑作品与基本的常识之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构思现场创作一幅作品,可以模仿教材中的作品,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尽管他们的作品非常稚嫩,但这个动手体验的过程让他们兴趣盎然,他们在美术鉴赏课上找到了主人的感觉。这样的教与学注定是有效的,他们在美术课上掌握的这种创造的思维和方法必然也会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创造时机让高中生改变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错误认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新课程改革重点改的就是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美术鉴赏课堂也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平台,实现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例如变以往的“教师讲”为现在的“学生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从“坐在讲台下”到“站在讲台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它让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协调者,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能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他们主动去学习的效果也是传统的模式所不能比的。
高中生从小学以来一直都是坐在下面听老师讲,他们对这种单调的传授方式早已厌倦,渴望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在让他们去当老师讲解知识,这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全新的角色,更是一种挑战。为了把课上好,他们必定在课前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并会想方设法寻找更加丰富的材料,这个过程对高中生来说既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学生的备课就是学习,让他们备课去讲就是构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尽管有的学生准备得不充分,讲得不算生动,但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国民间美术”这一内容时,先布置学生想方设法搜集自己能找到的民间艺术作品,比如木雕、版画、剪纸等等。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所搜集作品进行一番基本了解,到正式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一一走向讲台向大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民间艺术作品,将作品的名字、类型、产地和特点等信息准确地告知台下的同学。当学生都展示完毕后,再将自己搜寻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最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方式在实践中效果是显著的,当学生觉得自己也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时,他们的热情就会高涨,参与课堂的程度也会更高,当主动性提高了有效性也就随之而来了。当然,教师一定要对整节课具备充分驾驭的能力,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构建科学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要按照自己的习惯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笔者在讲解《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时,告诉学生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了文艺复兴时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人文主义。因此,不仅代表她自己的心情还表达了文艺复兴时一些复兴者的心情。让学生在这张画的旁边写上“人文主义”“自信”这几个词,学生的记忆会深刻很多,以后看到这幅作品时就能快速记起这张画的意义。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低效问题,让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起来。
(邳州市土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