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索

2012-04-29 00:44邵珠国
成才之路 2012年14期
关键词:升学政治课城乡

邵珠国

自山东省高中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被推上了风头浪尖。在这个背景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的原有模式势在必行。改革之前,我们首先应弄清开设政治课的目的。

一、让政治课回归本原

我们开设政治课的本来目的是育人,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关注社会发展,能够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人。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一些学校,政治教学披上了功利的外衣。我们搞不清育人与升学的关系,把升学看成是学校办学的目的,把升学率看成是学校的命根子。我们的政治教学随波逐流,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

从政治教学的角度看,育人包括德育、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而这三者按重要性排序的话,德育最重要,能力其次,知识次之。品德好是基础,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能力越强,对这个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我们应该从功利性的误区中走出来,清醒地看到我们高中教学担负着两个使命:一是为社会培养劳动者,二是向高校输送人才(升学)。我们的政治教学,最起码要保证这二者的品德好。但极端功利主义下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眼睛只盯上升学,而忽视了我们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责任。静下来想想,现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能顺利升入大学的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成了少数人的陪读。据调查,2007级之前的学生,一个班里七八十人,甚至上百,能考上大学的最多也就二三十人。也就是说,我们为了三分之一(甚至远低于三分之一)的学生,牺牲了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学生。我们所珍视的这三分之一甚至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真正成才了吗?我们以什么标准挑选了这三分之一?这标准就是:能考高分,背过很多知识点,会做很多题。

在高中,很多人包括我们政治老师自己都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是政治老师的责任,政治老师在育人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政治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政治教学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兼顾升学。我们重视升学率,但升学必须是在育人的基础上,不搞清谁是本源,我们的政治教学就会犯错误。

二、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并把这股热情持久保持下去

在一些人眼中,政治课是枯燥的,甚至是无用的。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政治,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工夫,我们的政治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形成认识,用这种认识再去指导生活。

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搜集最新的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以往未就业人数、社会失业人数(能搜集到本地区的更好),走访附近工厂、劳动局、或与你身边未能及时就业的人员进行交流,听听他们的声音。然后,在课堂上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充分交流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不用看教材,同学们也会感受到就业难,待业人员多。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并上升到理论层次。接下来,回归到生活,问:假如几年后你是待业人员中的一分子,你会怎么做?你希望国家为就业做些什么?不足的地方老师补充。这样,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好学生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搜集素材。

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教师可以将每一学期学习内容中适合学生实践的整理成实践专题,实践专题内容的设计可根据本地实际设计。像我所任教学校的生源,属于城乡混合型,设计专题时就可城乡区别对待,尽量使专题内容最大限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要适当设计一定量的城乡学生都适合的专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课上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情绪,避免形成城乡歧视。

专题设计出来之后及时印刷,在每学期结束时作为假期作业免费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内完成。学生通过调研形成论文,开学后上交。每两周举行一次一对一的“师生会”。老师先按课堂进度提出一两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针对学生的调研成果进行提问,学生答辩,学生必须能自圆其说。学生论文的格式、用词文法、逻辑乃至整个内容框架,都在老师的评论范围之内。“师生会”可分三种类型:A专题、B专题、C专题。A专题主要针对农村学生进行,B专题主要针对城里学生,C专题不分城乡。这种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政治教学最大限度贴近生活。每次具体选择哪种类型,可由教师灵活选择。当然,只要学生愿意,每种类型都向学生敞开大门。

在城乡混合型学校,农村学生大多住校,可以多选择A专题,这样既能把学生控制在可视范围内,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一举两得。同时,在进行A专题时,老师可灵活增设“聆听学生心声”环节,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这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能缓解学生的思乡之苦,还能给学生生活方面的指导。

四、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档案

每学期结束时,教师可就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进行交流;每学期开学时,家长就学生在家期间的表现与老师及时交流。交流方式可以灵活选择,如书面形式、面对面交流、打电话,条件允许的话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样做,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全程掌握学生的情况,不留空当和盲区。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触,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包涵。总之,希望通过我们政治老师共同努力,让政治教学越来越高效。

(临沂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升学政治课城乡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城乡涌动创业潮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