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批的留学生申请就读。我院自2006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在校期间采用全英语授课。《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一门历史悠久的重要学科,被誉为“公共卫生之母”,它是我院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是我院培养医学生人群观念、疾病防控意识和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解决临床实践和科研问题的重点课程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流行病学》教学偏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教学,而对预防控制疾病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加之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文化差异的限制,不可能经常带领学生到现场,使得流行病学教学难以摆脱灌输式的模式,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使《流行病学》理论与防病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流行病学》的应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缺乏将来在疾病控制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目前《流行病学》主要的教学方法
各个高校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教学,摸索与总结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随着教育方法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方兴未艾,许多高校尝试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目前国内高校流行病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传统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大多数医科教育中流行病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是一种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方法,按照书本章节顺序介绍流行病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采用“一人讲、众人听”、“教室里学理论,讲台上谈调查”的教学模式,仅提供某项研究的部分资料和结论讲解或让学生按部就班、孤立地计算和分析某个研究中一个或几个侧面,着重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些理论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面临实际多变的现场束手无策。学生往往在学习了一种新的方法后,便忘记了前面学过的其他方法,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不同研究方法时,对同样研究目的的问题极易混淆。
2.PBL教学法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此方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一点是PBL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有学者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分别应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优势,但PBL对教学场地和设备有较特殊的要求,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予以配备,这使PBL的推行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近年来我国管理类课程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很多大学也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中。案例法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重视社会实际,不断地从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教师必须正确选题,所选案例适合教学目的和学生水平层次;必须具有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课程驾驭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案例讨论的主题,以免主题过于分散。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也是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的直观运用。它是在同一中求差异,在差异中求同一,通过分析比较,揭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有学者尝试将比较分析法用于预防医学中的流行病学方法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调查反馈,比较分析法在教学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现行的教改新方法各有利弊
虽然经过实践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各种新方法也有其各自的缺点。如PBL教学法的主要问题是对教学场地和设备,以及图书和信息的获取要求较高,实施PBL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对象,需注意学生的人数和上网等查阅资料的条件。需对教师进行PBL教学技术的培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选用的实例注重代表性和时代感。教学质量控制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估体系并严格执行,而且评估结果应能得到其他院校的承认。专家组需经较长时间的酝酿、反复论证、周密筹划,制订出与本校实际相适合的教学计划并组织有关教师编写合适的教材。因此,PBL教学法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案例教学法和比较分析法的问题是,在案例运用上主要围绕重点章节导入案例,如在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因未明疾病的调查等章节开展案例教学法。但是一门课程从头到尾都要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困难的,比较分析法也只能对流行病学的其中一个部分内容进行。如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有精密的推理和分析,有时案例的答案分歧较大,而且一时也无法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程度,这时只能采用讲授法等方法讲授这些理论和方法。另外,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选编是一项重要工作。案例的类型、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后续教学是什么类型,该如何进行,应达到什么要求,合理地选编案例也就成为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如处理不好,就易使案例教学法落入简单地列出几个案例,让学生们回答几个问题,然后教师将正确答案评析一番的窠臼。
三、项目综合法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正是由于现有的《流行病学》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流行病学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项目综合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留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中。我们思考流行病学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而不是套用知识,强调以项目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使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学习意义,让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形成对《流行病学》的理解。通过创建新型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1.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施
(1)应用动态性原则,适时修订和调整流行病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发展需要,设置课程进程,编制新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改革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删减、重组、整合并渗透(新思想方法)、扩展和延伸,在原来教学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干预试验”等与临床医学专业密切相关内容的教学。
(2)改进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广泛使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将课堂的讲授与研讨、模拟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以实例为引子,以问题为主线,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营造课堂氛围,对教学采用原理性、过程性、作品性、应用性和团队协作性等综合实践使学习成为一个开放、广泛、对照、参考、分析、理解和认识全过程,不死背书、不完全依赖于课本教材,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首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章节的基本理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讨论相应的研究实例,从而掌握《流行病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讨论式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思维,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教学方法。我们在部分章节采用了该教学法,但还需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我们实现了100%的多媒体授课,为了克服多媒体课件制作不够生动、形象、不具有吸引力的缺点,我们在课件中广泛应用现场研究的有关照片,并增加相关内容的图片、表格等更形象的形式。
2.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我们采用项目综合教学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采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分析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流行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一个实践问题提出后,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案,主动收集资料,动手进行部分指标的检测,并对所有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经过思考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论解释,提出有效预防的初步对策和建议。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交流障碍,在实践过程中,留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针对此问题,我们首先对中国学生开展《流行病学》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然后在实习课的现场操作中,由中外学生组成联合小组进行现场调查及数据分析。
我院在华留学生流行病学定为45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6学时,分为三个模块;实验课为9学时,分为三个的模块。在实验课环节我们首先用3学时对所学的《流行病学》理论课程进行复习和案例分析,对主要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练习;其后用4周时间由带教老师对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制订和资料分析进行个体化的指导:每6人分为一小组,选出组长和答辩者,进行调查项目的讨论和确立。教师并不规定立项题目,而是由学生根据当前条件进行讨论后自行确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始终给予指导,解答问题。最后6学时为项目报告及答辩,即每一小组的答辩者都对所做的调查进行报告,并回答提问。课题结束后,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一篇小论文。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所有同学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方法的正确运用、项目综合教学法接受程度等内容的反馈调查。
3.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的实施。
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探索对学生、老师和整个课程完成情况的整合评价体系,注重衡量学生自我发展学习能力、推理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评价的原则包括:①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而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②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表现而不是老师的感觉。③具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相应的测评环境。④评价遵循课程的总体设计目标,使用客观的标准。具体做法为①重新分配评分的比例。在传统的卷面考试中加强实验考核,即理论考核70%,实践部分30%。传统的考试主要是测试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且以文字理论考试为主,学生往往背书以求得高分,考试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出现“高分低能”不足为怪。②变传统的终点考试为过程性考试。结合专业要求、课程特点、把终点考试变成阶段性的过程跟踪测试,增加课堂问答和每一阶段的思考题,从而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工作环节、日常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考试中增加项目设计、现场调查、论文测评、研究结果答辩,从而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现场实际项目的设计当中,真正做到与应用相结合。③变传统的教师阅卷为作品展示。教学提倡互动,考试也应避免“一言谈”。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学生的实验考试改为分小组设计项目,公开答辩、公开观摩、公开评议,教师和同学可当场提出问题请答辩者回答。④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定评分的标准,选出学生代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与评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视水平,培养了学生严谨的评价态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体价值。
四、项目综合教学法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与不断修正,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结如下。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亦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交流。
2.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改革实施后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方法有利于他们准确地掌握《流行病学》理论的实质和内涵,有助于他们更清楚地理解《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在防病实践中的作用;缩短了理论教学情境与现实工作情境的差距,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境的挑战。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分析问题、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观点和讨论的技能,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与视野,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4.改善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增加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5.课程改革后对《流行病学》的掌握基本达到了下列要求。①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原理。②掌握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调查报告的书写。③在人群健康问题的调查过程中培养协作精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项目综合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使学生提高了对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能力,即能独立完成人群调查的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设计和决策能力。但是,由于此项教改方法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我们还未对教学改革进行对比评价。另外教改效果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影响因素也较多,如何进一步加以完善,客观地评价这种教学法的成果,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翌,陈思东,连建华等.模拟现场实验教学研究的有益尝试.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12,(1):69-70.
[2]李凤华,陈新,赵英,龙理良,奉水东.PBL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85-2286.
[3]戴迎春,聂军,陈清.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474-475.
[4]郑建盛.比较分析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