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3日,《财富》杂志评选出了今年的10大优秀科技创想家,苹果的工业设计副总裁乔纳森·艾维名列第八。在苹果产品成功的背后,是天才的设计团队。艾维领导的团队成功设计了苹果最受欢迎的几大产品包括iPod、iPhone和iPad等,艾维可说是苹果产品的原动力之一,被同事、同行们称作苹果帝国的iMan。
在艾维这里,乔布斯找到了“灵魂伴侣”。亲密无间的合作,也使乔布斯与艾维成为了他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工业设计搭档。尽管艾维早在1992年就加入了苹果,但直到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后,他的职业生涯才开始迎来发展高峰。
灵感源于卫生间?
在英国伦敦出生并长大的艾维,从小就喜欢画画和拆装玩具。因为热爱,他十三四岁就已明确自己的设计之路。1985年,艾维考入纽卡斯尔艺术学校工业设计系。从发梳、陶器到电动工具和电视机、电话机……在学校时,艾维设计过的东西无所不包、无奇不有,且还有一个共同点——造型新颖、充满情趣。
艾维曾设计了一支在顶端安有可以拨弄的小球和夹子的笔,这种附加装置的初衷,仅仅是为了给使用者在枯燥的书写过程中提供消遣。没料到,这一设计广受欢迎,人们惊呼一支笔原来也能这么有趣,拿起它就会不停地想玩。艾维的情感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检验:产品必须具备能释放人们潜在情感的东西,才能备受欢迎。
毕业时,艾维设计了一套麦克风和听筒,由单一的白色塑料制成,用于和有听力缺陷的儿童交流。艾维的公寓里摆满了发泡材料模型,这些模型帮助他获得了更完美的设计。此外,他还设计过一台自动取款机和一款流线型电话机,这两个作品都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奖,这也成了英国设计圈里的传奇。
和其他设计师不同,他不仅能勾画出精美的草图,还关注工程学以及内部元件的工作原理。大学时期,艾维在使用苹果Mac计算机做设计时突然开窍了:“我开始了解Mac,并且觉得我和制造这个产品的那群人们在冥冥之中有种联系,”他回忆道,“我突然了解公司是什么,或者说,‘应该是什么。”
1989年,艾维毕业后到伦敦一家卫浴公司工作,但他设计的产品并没有得到欣赏,随后他决定辞职,并加入苹果团队,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如今,看看各种型号的纯白一色的苹果电脑机身,曾有人打趣道,“也许就像初恋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一样,艾维后来如此钟情白色,大概就和他一开始做卫浴产品有关。因此苹果的产品才会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
1992年,当年仅25岁的艾维走进苹果公司时,谁也没有料到,一个电脑的时尚时代就此开始了。
在苹果公司的头几年,艾维过得并不愉快。那时,公司正处于低谷,产品备受用户指责。1996年,已担任设计部门主管的艾维打算辞职,他受够了公司一心想要把利润最大化而疏于产品设计的做法,而乔布斯重新接管苹果之后的那一番讲话动摇了他辞职的念头。“我记得非常清楚,史蒂夫宣布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而是制造出伟大的产品,”艾维回忆道,“基于这一理念所作出的决策会与从前有本质的不同。”艾维和乔布斯很快就一拍即合,成为了他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工业设计搭档。
乔布斯的“灵魂伴侣”
乔布斯是业界有名的完美主义者,他苛刻地要求设计师的设计不能看到一个螺丝钉。起初,刚刚重新接管苹果的乔布斯打算从外面招聘一个世界级的设计师。他找过IBM ThinkPad笔记本的设计师理查德·萨珀,还有曾设计过法拉利250和玛莎拉蒂Ghibli一代跑车的乔吉·乔治亚罗。后来他去苹果的设计工作室走了一圈,决定跟和蔼热情、为人诚实的艾维成为搭档。“我们讨论了产品在形式和材料方面的种种可能,”艾维回忆道,“我们的看法一致。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爱上这家公司。”
乔布斯拟定设计方向,艾维负责用灵感实施具体细节,制造出富有苹果独特创造力的产品,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艾维的偶像是为博朗(Braun)电器公司工作的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尔·拉姆斯。拉姆斯崇尚的设计理念是“少而优”。同样,乔布斯和艾维也在为如何能让每一个新设计变得简洁而绞尽脑汁。自从在第一本苹果手册里宣称“至繁归于至简”以来,乔布斯就以追求简洁为目标。
在艾维这里,乔布斯终于找到了“灵魂伴侣”。他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简洁,而不是表面功夫。有一次,艾维坐在设计工作室里,表达了他对简洁的看法:“为什么我们认为简单就是好?因为对于一个有形的产品来说,我们喜欢那种控制它们的感觉。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你必须深刻地把握产品的精髓,从而判断出哪些不重要的部件是可以拿掉的。”
这就是乔布斯和艾维所一致认同的基本原则。设计不仅是关于产品的外观,而且必须要反映出产品的精髓。对乔布斯而言,“设计是一个人工作品的核心灵魂,并最终由外壳表达出来。”
艾维也有相似的想法,他认为,好的设计由用途、外观和内在诉求三个要素组成。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内在诉求,即产品的特色和它带给用户的使用感觉。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艾维特别提到:“设计一台与众不同的计算机很简单,难的是如何让使用者感到贴心好用。”
正是依照这种理念,艾维不惜把一部分设计资金投入到了音乐设备上。在设计团队的工作室里,配置了一个超级音箱播放着音乐。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思想,艾维开始设计出一个个充满情感、充满乐趣的“苹果”。
从20世纪90年代末水果颜色系列的iMac,到今天迷你型的音乐播放器iPod以及新鲜出炉的iPhone手机……艾维不仅拯救了那只濒临腐烂的“苹果”,而且让它散发出最新鲜诱人的香味,直到今天。
“苹果的最大贡献是告诉人们销售情感能让你变成亿万富翁,并成为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艾维曾经说过,“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设计团队窝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比萨饼时构想出来的。然而,比萨饼绝对不是万金油,一周工作超过70个小时、对工作细节的精益求精以及近乎狂热的关注,才是艾维成功的关键。
艾维最著名的设计之一是第一代iMac。为了让机壳设计多姿多彩而又不看似廉价,他大胆使用了塑料,并亲自带着团队进入糖果工厂,实地学习如何把半透明色彩做得更富活力。每只外壳成本超过60美元,是普通计算机外壳成本的3倍。
努力总会有回报,“苹果”终于尝到糖果般的香甜。从此,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塑料外壳的IT产品设计。之后,艾维感觉还需要打破旧思维,使电脑活起来。于是他将电脑的各个部分简化,并在向日葵的启发下,有了让电脑和向日葵一样随意转动的灵感。
艾维被同事、同行们称作苹果帝国的iMan,苹果的前工业设计主管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unner)说,“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的墓志铭应当是‘雇佣乔纳森·艾维的那位。艾维是个全方位的设计师,从大局、细节、材料、加工以及到批量生产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设计专家史蒂芬·白雷(Stephen Bayley)称:“只要艾维能够想到的,就一定能变成优秀的产品。”
不能被替代的乔纳森
最初,艾维是向乔布斯指派的硬件部门主管乔恩·鲁宾斯坦汇报工作的,但是艾维后来和乔布斯发展成了一种直接的、异常牢固的伙伴关系。他们开始定期一起吃午餐,而乔布斯每天下班之前都要去艾维的设计工作室聊一聊。“乔纳森·艾维的身份很特殊,”乔布斯的妻子鲍威尔说,“他常来我们家玩,两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亲密。史蒂夫从来不会故意伤害他。在史蒂夫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能够被替代的,唯独乔纳森不是。”
乔布斯也曾对媒体表达了他对乔纳森的尊敬:乔纳森给苹果公司乃至全世界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在各方面他都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懂得商业概念和营销概念,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理解苹果公司的核心理念。乔纳森是我在公司里的“灵魂伴侣”。大多数产品都是我们一起构想出来的,然后我们会再把其他人拉进来,问他们“嘿,你们觉得怎么样?”对每一个产品,他既有宏观的见解,又能考虑到细枝末节。他明白,苹果是一家注重产品的公司。
乔纳森·艾维所在的设计工作室位于苹果公司园区无限循环路2号楼的一层,隐在染色玻璃窗和厚重的钢制大门之后。大门入口的左边是一组年轻设计师的办公工位;右边是一个类似洞穴的大房间,里面有6张长条钢桌,用来展示和试验设计中的产品。大房间的旁边是一间由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工作室,里面全都是工作站。再往里走的一个房间有几台铸型机,可以把电脑屏幕上的设计制成发泡材料模型,另外还有一台机器人控制的喷漆机器,可以让模型看起来更逼真。银色的金属装潢让整个房间看上去空旷又富有工业气息。外面的树叶透过染色玻璃窗投下移动的光影,电子乐和爵士乐回荡在空气中。
当乔布斯身体状况尚佳而且不外出时,几乎每天,他都会和艾维一起吃午餐,然后去工作室看一看。他一进门,就会查看几张桌子上那些正在设计的产品,看看它们是否符合苹果公司的发展战略,并亲手检查每一个产品的演进设计。通常都是他们两人单独相处,其他设计师见到了也会和他们保持礼貌的距离。如果乔布斯要处理具体的事情,他就会把负责机械设计的主管或者艾维的助手叫过来。如果某些想法让他感到兴奋,擦出了有关企业战略的思想火花,他就会让首席运营官蒂姆·库克或者营销副总裁菲尔·席勒加入他们的讨论。
艾维同乔布斯一样,也对苹果产品的包装也相当痴迷,并申请了多项专利。比如,2008年1月1日,美国将D558572号专利授予了iPod nano包装盒。一打开盒子,就会看到4张图片说明iPod是如何被放置进像摇篮一样的盒子里的。2009年7月21日,D596485号专利授予了iPhone的包装盒——配有坚硬的上盖以及内部光滑的塑料小托盘。无论是迷你iPod还是MacBook Pro,苹果用户都很享受这种感觉:打开精致的盒子,产品总是以迷人的方式躺在里面。“史蒂夫和我在包装上花了很多时间,”艾维说,“我很享受打开包装的过程。一旦拆包被设计成一种仪式般的程序,产品也就变得特殊起来。包装就像一座剧场,它能够制造故事。”
艾维也有着艺术家的敏感,有时也会因为乔布斯抢了他太多风头而懊恼。多年来,乔布斯的这个习惯也让其他同事感到很不舒服。艾维对乔布斯的个人情感有时过于强烈,所以很容易受伤。“他在得知我的一些想法之后说,‘不好,这个想法不怎么好,我更喜欢另一个。”艾维说,“然后我坐在听众席上听他阐述刚才的想法,说得就像他自己想出来的一样。我格外注重一个点子的出处,甚至会用笔记本记下它们。所以,当他把设计的功劳归于自己的时候,我觉得很受伤害。”当外面的人把乔布斯奉为苹果公司的创意之源时,艾维也会很生气。“这让公司显得很脆弱。”但是艾维仍肯定了乔布斯在公司里的地位。“在其他很多公司里,创意和杰出的设计常常会淹没在流程中,如果不是史蒂夫在这里催促着我们,和我们一起工作,并且排除万难把我们的想法变成产品,我和我的团队想出来的点子肯定早就灰飞烟灭了。”
艾维一直坚持用一种其他开发商不能预计的高度,去设计苹果产品。他觉得苹果产品除了要求高科技含量,外形也要能引领时代潮流,甚至可以放在展览馆作为商业艺术品展示。这种超越机器本身的品牌价值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甚至被称为“品牌宗教”,深刻影响着认同并信仰其理念的“苹果”的衣着打扮、生活方式、价值观。
“苹果”的气质正是时下年轻人崇尚的个性:鲜明、奔放、热烈、时髦。但其创造者艾维的个人风格却与之大相径庭:简单的运动鞋、T恤衫、圆领毛衣、休闲外套……生活相当低调。
他本人很少在媒体上露脸,也拒绝谈论他的设计所带来的潮流和影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总是安静懒散地坐着,无力而又简单地回答着一些关于设计的问题。出席各类艺术设计论坛时,就算作为主角参加也不改装扮,曾被形容“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误入会场”。
艾维的爱妻是一位历史学家,与他青梅竹马,两人育有一对双胞胎。一个近乎完美的四口之家几乎从不为外界知晓。据艾维的合作伙伴说,他们住在一个“没有一丝炫耀与浮夸”的房子里。
如此深藏不露的个性不知是否与苹果极其严密的保密机制有关。许多苹果公司的其他员工都不能进入设计室,为的是避免新产品设计泄露。乔布斯还给设计团队配备了一个专用厨房,目的就是防止那些满脑子装着创意的设计师们在茶余饭后三句话不离本行,无意间走漏了风声,因此苹果设计室成为了公司最“神秘”的地方之一。艾维的员工这么描述他:“他从来不站在椅子上,也不发表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只有他相信我们能做到,我们才真的能做到。”
鉴于艾维的卓越贡献,他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人,并于2005年被英国女王授予“最优秀不列颠帝国勋章司令官”(该荣誉级别,是英国五个骑士级别中第三个最高级别,由英国乔治五世国王在1917年创立的)。
在接受媒体祝贺和采访时,他谦虚地表示:“因为出色的设计而被授予骑士爵位,我感到非常自豪,不过与此同时我也仍需保持谦卑。我意识到自己是在英国这个引领了工业革命,并有创新与设计传统的国家成长起来的。我的很多点子和灵感都源于英国文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