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社会处于一种新旧磨合期,“俗”必定会有市场。奇的是那些提供舞台的公共组织,为什么也如此热衷这种“俗”?
人人都想成功,但成功的路径在哪里?这是许多人苦思冥想的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凡有志者几乎都在沿着这条艰苦的路径走下去。不同的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更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徘徊,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成还是败?
寻求成功的路很多,尽管目标大小高低不一,但千条万条,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喜悦往往伴着汗水和泪水,此活在理。翻开每个成功者的历程都会看到,每一步都写着艰辛。残酷的是并不因为有了代价就意味着一定获得成功。成功对人而言是非常吝啬的,它把机会只给少数人,更多的却隐藏在难以让人寻觅到的神秘之处。
所有的事情都无一例外,奋斗是成功的代名词,否则便有投机之嫌。然而,可怕的是恰恰许多人青睐的是后者,对前者倒不屑一顾了。
商界如此。许多有钱阶层,不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财富。或钻政策空子,或傍贪官,或靠欺诈等不法行为,攫取巨额财富。获取与付出在这些人身上是绝对的不等值,其所谓的成功是货真价实的“暴发”。知识界亦如此。这块净土多年前就被侵蚀。为了获取名声,可以不顾脸面、尊严甚至起码的良心。剽窃、造假、偷梁换柱,所有曾被看做是小人之举的行为,在一些知识分子身上,甚至大学领导身上屡屡出现,令人无语又心凉。官场更如此。一步步升迁对有些人来说显然不过瘾,于是假档案假经历假成绩假身份很年龄,跃然而出。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出现裂缝,影响的是整个社会支柱。成功与利益总是纠缠在一起。为了眼前的利益,一些人不知羞耻,挖空心思,铤而走险就不难理解了。媒体上不断曝光的与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行径,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折射。
前些时候遇到一旧友,满脸疲惫状。问其故方知,正为其子大学毕业找工作犯愁。其子是学声乐的,在校期间获过一些奖项,也算是佼佼者。毕业后的理想是进个文艺院团以圆自己的歌唱梦。但不凑巧的是现在文艺院团正逢改革,已有的人员都在等着消化,再进新人显然不切实际。能想象得出孩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声乐是特殊专业,没有合适舞台,英雄真无用武之地。实在可惜。
不日看到报纸上刊登消息,曾经在《中国达人秀》第三季获冠军的胶州姑娘潘倩倩,如今不但演出应接不暇,新专辑还将发行,并还要开个唱。读罢,一方面为潘倩倩的蜕变感到惊讶,一方面又想起旧友之子,心里顿生另种滋味。
潘倩倩据说一直是打工妹,凭着一副独特的嗓音模仿男声唱而“一举成名”。这位既没上过大学也没专门学过音乐专业的农村孩子,因为模仿得“像”,深获市场的青睐。“功成名就”后,好事连连。
潘倩倩无疑会被看做成功的楷模,相信许多人会羡慕。然而细想想,这种成功的基础在哪里,价值有多大,导向在何方?作为商业筹码,迎合市场的需要,有些东西会变得有些分量。但这分量能持续多久,会不会继续加重?说实在眼下看不清,也说不准。但有一点不会看走了眼:模仿,生命力毕竟有限。
当然,有人可能不在乎这些,一时的成功带来的利益足以让有些人满足了,至于以后如何,只能是个“传说”。这是有些人难以脱去的“俗”,不足为奇。社会处于一种新旧磨合期,“俗”必定会有市场。奇的是那些提供舞台的公共组织,为什么也如此热衷这种“俗”?导向的作用远比既得的利益重要得多。这种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奇怪的是手里越发有些权力的人却犯糊涂。社会上不断出现想入非非,试图靠投机取巧获取成功的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糊涂人”,顺应并推动了这种可怕的趋势,让整个社会变得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