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考生与高考“无我素材”作文题目之博弈

2012-04-29 00:44魏巍
科教导刊 2012年15期
关键词:出题者作文题目时尚

魏巍

摘要近年来,高考“无我素材”作文题目在高考试卷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让诸多教师和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本文从近年来的“无我素材”作文题目中选取一些代表,探究这些“无我素材”作文题目的有失偏颇之处。

关键词“无我素材”作文题目博弈语文试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高考的作文考试与考生之间可以近似看成是一种经济学所涉及的静态博弈的形式,出题者和考生彼此互为博弈的双方,他们都有应对这个博弈采取的博弈策略,博弈得益有两种情况:一为出题者得益,即出题者达到了分层考查作文能力的要求,意味着一部分考生被“难倒”。二为考生与出题者均得益。即出题者既达到了考查目的,考生也获得高分。所谓静态,即作为博弈一方的出题者已经事先将自己的策略选择摆在了另一博弈方考生的面前,考生在明确了出题方策略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选择博弈策略。即作文要求中的“自选角度,自行立意”。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作文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来的重头戏。笔者拟对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高考作文题目进行研究,发现一种“无我素材”的作文题目虽然所占比重较少,但在近些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却屡见不鲜,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争论。所谓“无我素材”,在本文中指“与考生生活无直接联系的素材和题目”。①对“无我素材”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研究,笔者发现,由于无我素材的出现,在这场博弈中,学生往往是不得益的一方。

下面,笔者选取了近年来典型的三个“无我素材”作文题目进行分析,试看在此博弈中,是各有胜负,还是两败皆伤?

1 例一:1999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材料: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要求: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从这个题目来看,可谓够“新”,可称得上是“无我素材”,作以下两点解释:

(1)涉及高科技。“移植”(transplantation),作为专业术语,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定义为:①将自体或异体的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它所在的位置植入到另一位置,是临床治疗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移植免疫及其他(三级学科); ②将一种经济生物从原栖息水域移放到另一个环境条件相似的水域繁殖生长。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养殖学(二级学科);③将生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转移至同一个体的另一部位或另一个体的技术。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②从这个定义来看,“移植”它涉及免疫学、水产学以及生物学等诸多领域,不能将它简单地定义成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将一个东西从一个地方转移的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的跨范围之大,涵盖面之广,连一个成年人也未必能给出一个贴切的定义。而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只能浅显理解这一名词,对名词所涉及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知之甚少,反映在试卷上的文字也只能流于表面,既写不出深层内蕴,也表达不了真情实感。作为一个作文题目,尤其是高考的作文题目,审题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连题目的内涵都没有搞清楚,还指望考生笔下有何建树呢?虽然在材料中给出了关于记忆移植的有关信息和研究成果,但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概念,做这样笼统的介绍,充其量也只能在考生头脑中留下一些浅薄的印象。

(2)从“记忆移植”这个概念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早进行的记忆移植是1994年5月,英国科学家沃克斯的直接移植实验,他将老鼠的本性“喜暗怕亮”,通过记忆移植的手段,成功转变为相反的情绪体验“喜亮怕暗”。这个实验发生在1994年,而在1999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就出现了有关记忆移植的考题,中间间隔仅有五年时间。出题的专家们紧跟时代发展和高科技的脚步,出了一道与时下联系密切的所谓热点话题的考题,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所说的“热点”指“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或者信息”。它强调的是受众的广泛性,在当时如此短的时间内,“记忆移植” 这个新名词在社会中的传播度和社会对于“记忆移植”的接受度是偏低的,并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更谈不上欢迎。即使在今天,我们对“记忆移植”的认知度也不高。可见,在当时,这个新名词尚不具备社会的普适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高考作文题其实与当下并无多大联系,谈不上社会热点话题。很多学生是在考场上初次见到“记忆移植”这个名词。

所以,就以上两点来看,由于社会对这个高科技概念并没有较高的社会接受度,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这道高考作文题所要求的高度,即使是考查想象力,也要以现实为依据,对基本概念的认知都没有,想象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这道题目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在此作为高考作文题值得商榷。所以,我们将其称为“无我素材”。在此博弈中,学生,输。

2 例二: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命题作文《品味时尚》。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首先,我们还是对“时尚”下以定义:当时的风尚;一时的习尚。从词性来讲,是名词,并且是抽象名词。

再次,从受众群体来考虑,时尚的覆盖面只涉及少部分人,我们必须从两点考虑:(1)时尚存在的地方:城市;(2)有品味能力的群体。到这里,我们便看出了问题,如果时尚或时尚元素不存在于考生的生活,换言之,考生连所谓的时尚的东西都没有见过,品味便无从谈起。从这一层面来说,时尚受众仅限于都市生活的人。乡村被排除在外。对于农村的考生来说,由于时尚在农村没有良好的传播环境,很难见到时尚元素,要作文难度较大。会出现两种后果:(1)学生凭空想象,致使作文空泛,全篇皆赞美之声,没有自己对时尚的独特感悟,作文不会出新意。(2)误读“时尚”,从这道题目的考察目的来说,要考查学生的识别和欣赏能力,对“时尚”是否能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对农村考生来说,由于对时尚的概念模糊不清,容易把时尚和流行混为一谈,把一些存在于社会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也看作时尚。比如,现在在中学生中,尤其是男生流行的抽烟喝酒的行为,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完善,辨别能力差,加之虚荣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往往把这种行为称为“酷”,他们认为这就是“时尚”,从而造成对“时尚”的误读。将误读了的时尚写进高考作文,还要加以“品味”,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换个角度说,即使考生生活在充满时尚气息的都市,每天往来翕忽于各种时尚品之间,如果他们没有品味时尚的能力,对每天发生在在自己生活中的时尚元素不敏感,对时尚素材没有积累或积累不够,写这篇文章也是有难度的。从这一层面来讲,这道题的考查意义对其来说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这道题目主要从受众群体上来说,它属于“不完全受众群体”的题目。尤其对于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考生来说,有失公允。也属于我们讲的“无我素材”作文题目。分析得知,学生在此博弈中,再输。

3 例三:2004年湖南高考卷

话题作文:家庭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家庭经历了从联合家庭到主干家庭再到核心家庭过程,家庭的规模逐渐缩小,家庭成员人数逐渐减少,核心家庭将成为我国家庭的主要形式,所谓核心家庭,“就是包括一代人或两代人,其中只可能有一对夫妇”③的家庭模式。从以前联合家庭的聚居状态(人口多,孩子玩伴多)到现在核心家庭只有一个子女或几个子女的现状的过渡中,孩子的玩伴逐渐减少,家长又忙于工作,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应该说,这道题目所涉及的问题直到现在也是一个很热点的话题。既然能成为热点,其必出现问题而引起了全社会的讨论。但对于这些处在新社会的孩子来讲,他们不了解家庭的嬗变的阶段,不知道家庭模式的构建,必然不知道家庭在递变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什么,连问题都没有发现,现在贸然要谈家庭教育,写出来的话语是否会与出题意图南辕北辙,抑或走向“一片赞歌”之中?

从教育学角度来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从以上定义看出,家庭教育的主体有:父母和孩子,而父母是主动施教者,孩子是被动受教者,即教育对象。从承担的不同家庭教育责任来讲,孩子不承担任何教育的责任。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父母的家庭教育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考虑到家庭教育如何建构和施行的问题。再者,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年龄尚小,才刚刚开启人生,属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家庭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印象中,涉及范围太小,他们只知道“家”是由几个和他自己熟悉的人构成的小社会,对家庭中每个实体的责权尚不分明,现在来谈家庭教育是否为时尚早?由此观之,在此博弈中,学生亦输。

真的只有考生是输家?从以上分析的三个“无我素材”高考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题目是受众广度上偏窄,有些是没有顾及地域的差异,总之,都多多少少出现了让学生下笔艰难,言之无物的情况。这是因为,所考题目与考生生活相脱离,从生活中无法取材,偏离了学生的思考范围。学生在这样的博弈面前,岂有不输之理?但作为出题的博弈方,虽达到了求新,求难,求偏的目的,却也输了考查的本来意图。由此,此场博弈,两败俱伤。所以,正本清源,我们还是要从出题者身上看清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写作不再艰难,不再让阅卷老师读之味同嚼蜡,真正让考生做到“吾手写吾口”。

猜你喜欢
出题者作文题目时尚
挑战出题者
1,2,3,看这边!
你眼中的我
环保很时尚
神回复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几何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言简意赅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