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间美术在当代传承过程中的变异问题

2012-04-29 16:22聂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7期
关键词:样式陕北美术作品

聂晶

摘 要:陕北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中,它在多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紧密地联系着,随着陕北人民的文化教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喜好的改变,给民间美术从题材、内涵到形态、样式均带来了变异。

关键词:陕北民间美术传承变异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239-01

引言:“民间”这个概念我们有时候意指一种在当代社会中不占主流、处于边缘化的东西,有时也指一种不是很明晰、沉积下来的东西。

在当今的世界上,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不少国家和地域的传统民间艺术都因历史的断裂而造成民族文化的中断而使得没有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然而,“文变然乎其情,兴废系乎时序[1]”,文化和习俗风尚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需要创造出来和自然形成的,它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当代社会,现代文明已不可阻挡地进入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人们的文化教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喜好的改变,给民间美术从题材、内涵到形态、样式均带来了变异。

1 内涵的变异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美术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生殖崇拜与吉祥祝福的图式和伦理道德的内容,在内涵上的变异是缓慢的而微小的,当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有了根本的变化后,民间美术题材有了很大的拓宽,内涵也产生了迅速的、较大的变异。应该指出,同是农民画,在风格与内涵上亦有较大的差距。如陕北宜君、洛川、安塞一代的农民画,在造型主体风格上被称为“剪纸型”,虽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陷于庞杂,琐碎和矫饰化,由此导致传统剪纸艺术审美经验的裂变。但是,也有个别的民间艺术高手尚能把握住尺度,其作品仍不失原始质朴的乡土情调。

随着陕北旅游事业的兴起,国内外旅游者对陕北传统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刺激了商人,也刺激了民间艺人对艺术商品化的热衷。一些商人到民间去四处收购民间美术作品,一些民间艺人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大量粗制滥造民间美术作品。一边是大批的真正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被国内外游客购走,一边是无数的变异的不伦不类的新民间美术作品充斥市场。变成了旅游纪念品的民间美术作品,基本上脱离了民俗血缘关系,失去了挚爱率真的灵魂和灵性。看到这种情形,不只是令人啼笑皆非而已,更多的是引来了热爱民间美术的人们的隐隐的忧虑和愁思。

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民间美术概莫能外。昔日千针万线绣制嫁衣的农村姑娘,再也没有时间和兴致坐在炕头描龙画凤,谁还愿意粘贴刀剪的“花纸”,小孩玩一个既能闪又能跑的电子玩具,也感到比泥捏的娃娃更有趣。民间传统美术的许多样式,符合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仍会在民间存在,但是在变异中逐渐抛弃着它本来的内涵,使得它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贴在洞房的剪纸喜花,在民间仍作为新婚装饰居室和烘托喜庆气氛的必需品,但是已经没有人知道它原本是祈求生儿育女的护符。

2 形态的变异

在当今农村,农民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老一辈的民间艺人有的相继去世,有的年迈体衰,新一辈的民间艺人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知识面有所拓展,他们思想开放,在审美情趣上比老一辈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原有的传统题材。也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技法,造型风格由传统剪纸的细腻逐渐趋于简洁明朗,他们想象力十分丰富,不满足于现成的传统样式,自出花样,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随意将人物形态夸大,人物和动物“复合一体”,虽比起传统造型显得生硬了许多,但也增添了不少勃勃的生机。

电视电影的普及,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在改变着农民的审美要求与心态,使得某些民间艺术品形态和样式都面临淘汰和被取代的危机。有的民间美术,如木版年画受新式机器印刷出的年画的冲击而在大部分农村已经销声匿迹,仅仅存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统年画也逐渐变为供文化人欣赏的艺术品了。民俗礼仪信物的来源也发生了某些转移,原来由农村妇女手工制作的民间美术作品,被现有的轻工业品如塑料印刷制品所替代,妇女经济地位的变化,也迫使她们放弃原有的较为原始的美术活动,如刺绣、布制品的范围不如过去广泛,制作也日趋简单或者干脆改用机器来完成,导致原来淳厚质朴的民间艺术精品变得不伦不类,面目全非。

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变化和广大群众审美条件的变化,民间美术出现了不少新的样式。这些民间美术的造型,已经脱离了民俗活动,也从传统的样式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在美术展览中供人们观赏的民间艺术了。当下,一些本来很有造诣的民间剪纸能手走出农村,到大城市中去卖艺,这本无可非议,但他们往往为了迎合买主的审美情趣,一味地追求照片的写实形象和花俏矫饰的风格,更有甚者用彩色吹塑纸剪刻出一些形象十分可爱的卡通造型,而且也美其名曰:剪纸作品,这些现象着实令人感到心痛啊!

3 艺人自身原因导致的变异

陕北是一个地域比较封闭的地方,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和生产力的低下形成了它的文化生态环境。民间工匠的手艺经常是靠“祖传”获得,藝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和谋生的“饭碗”,以保持其家族在掌握某种手艺的优越地位。这种传承方式,固有着传授时毫无保留,技艺精华能得以延续的长处,但由于这纯属经验的传授,被传授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能动选择权和创新性,使得后者很难超越前人。民间美术技艺因而在墨守陈规、依葫芦画瓢的传承方式之下一代一代的保留下来。在陕北农村,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形,当看到一位民间老艺人的作品,问他有什么涵义时,回答往往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我也解不下”。应该说这种家族的传承方式使民间美术在某一地区往往存在大同小异的情况,从总体上看大有“千人一面”之感,但仔细认真地辨别,由于经济状况、环境、观念上的差异,不同的家族处于不同的审美氛围之中,他们的作品也存在着大小不同的风格。如杏子河川以曹佃祥为代表,剪纸的外形简练古朴,而内部装饰比较繁丽;延河川仪胡凤莲为代表,在剪纸装饰上多用抽象纹理。

民间艺术因匠人们的原因而导致变异这一问题,我们不能说后人就比不上前人的水平,但如果从传统的角度追根溯源的去看,那么前人的作品更符合深层次上的传统民间美术“大俗大雅”的审美标准,因为它显现出了十足的“拙”,但后人们的作品则与这一标准相差甚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笔者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新技法、新材料、新观念的影响。(2)疲于生计,不得不将一些琐碎的物饰简化掉,从而缩短工期,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3)旧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勰.文心雕龙.

猜你喜欢
样式陕北美术作品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