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红
摘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力资源等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
一、校企合作是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
1.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院提供场地,提供计算机网络实训的环境,并为企业培训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员工;先进设备优先对合作企业开放,科研机构为合作企业提供研发支持,科研成果优先转让给合作企业;企业提供学生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分担实训任务和实训基地运行成本;行业协会优先推荐毕业生到知名企业就业,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一定规模的场地,同时投入相关资金购买实训所需的先进网络设备,并以研发、人才资源和技术信息等优势吸引企业进入校园。企业进入校园后,投入相关资金,可以把网络技术研发中心建在学校,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受益。
2.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校园里引进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必然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使合作双方在管理中运作顺畅。因此,需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合作双方的利益与具体合作事务;健全和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制定考核与奖励条例。
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由系主任、校产学合作处及企业代表组成,下设课程建设、网络实训、技术创新等三个项目合作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商讨具体事务。学院以有限租赁形式将学院场地和设备提供给企业使用,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实训指导,负责提供实习耗材与工量具等,负责合作基地的设备维护。双方可以建立专项资金作为产学合作运行经费,专款专用。学校对指导学生成绩突出的企业技术人员给予奖励,企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等等。
二、工学结合是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动力
工学结合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工学相互交替进行,这就需要改变原来传统教学模式和实训模式,这为推进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动力。校内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弥补校外实训基地的不足。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能弥补校外实习受企业制约大、轮岗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组织安排难度大等不足,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扎实掌握综合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满足学生创新活动和毕业设计需求,提高学生依靠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高技能人才。
2.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引入的是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块,因此营造这种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解决实训教师短缺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可以吸引一批行业企业的“网络技术专家”来校任教,开展社会培训、技术创新与服务,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共享。同时,校内教师也能通过基地锻炼提高实践技能,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三、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在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成事情和办好事情的关键。高职院校建设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必须投入人力资源。在现实中,学校可以动员与实训相关的专业教师、实训人员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实训基地的设计规划、组织实施与验收评估等工作,他们都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人力资源。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熟悉实践教学、负责敬业而又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是建设实训基地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双师素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他们的聪明智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和教学经验,发掘学校内部教师潜力,创造条件派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训。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担任访问学者;选派紧缺专业教师到相近专业的大学、企业、公司、培训中心脱产进修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2.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事业、科研单位进行岗位锻炼和专业实践。
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也可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在专业实践中要实现“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以科研促教学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杨万波.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8,(3).
[2]马森.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的研究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1,(11).
[3]叶琳琳,马羽.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
[4]田静,刘福军,杨锐英.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几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成人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