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某飞行分院健康体验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分析

2012-04-29 15:54:11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16期
关键词:健康体检血脂血压

李明

[摘要]目的 调查民航某飞行分院教工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情况。 方法 统计分析2011年体检资料,比较IFG组与正常组和DM组的血脂、血压水平。 结果 IFG总检出率12.38%,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IFG组血脂、血压水平高于正常组,与DM组差异不明显。 结论 分院教工的IFG情况不容乐观,应尽早进行干预。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血压;血脂; 健康体检

[中图分类号] R19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6-0149-02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发展成为糖尿病(DM)及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和标志[1]。空腹血糖受损是糖尿病前期,此期血糖水平及所伴其他代谢异常已使组织器官发生损害,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变,但此期也属逆转期,早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阻止和延缓发展为2型糖尿病。本文对民航某飞行分院教工健康体检者IFG检出情况及与血压、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飞行分院参加2011年度体检的在职教工及离退休教工共533人,其中a<40岁197人,女工41人;40≤a<60岁268人,女工83人;a≥60岁68人,女工32人;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81岁。

1.2 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浆血糖(FPG)。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6.1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血糖异常检出情况

检出血糖异常者100人,其中IFG 66人,检出率为12.38%,DM共34人,检出率6.38%。IFG和DM的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岁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组与40≤a<60岁组比较,IF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2,P > 0.05),DM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 < 0.05)。同组男性检出率皆高于女性,IFG检出率40≤a<60岁组男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387,P < 0.01),男女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P < 0.05)。见表1和表2。

2.2 IFG组与血糖正常组、DM组的血脂、血压比较

将参加体检教工以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IFG组和DM组,三组平均FPG依次为(5.28±0.54) mmol/L、(6.46±0.24) mmol/L、(8.17±1.30) mmol/L,比较各组血脂、血压水平的分布特点。IFG组与正常组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和D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FG组与DM组相比,SB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并发症可致残和早亡,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另一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IFG是介于正常血糖值与DM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发生DM的强烈危险因素,且大血管在IFG时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5]。因此在健康体检中早期发现IFG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是卫生工作者健康指导的重心。

本次资料显示,分院职工IFG检出率为12.38%,高于相关报道[6,7],应给予高度重视。IFG和DM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尤其40岁≤a<60岁组男女IFG检出率有明显差异,男女总的IF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异常的发生与性别有关,这与相关报道一致[6,7]。同时也提示分院男性教工(尤其40≤a<60组)是健康教育及DM一级预防的重点。与正常组比,IFG组的TG、TC、SBP和DBP水平均有升高;与DM组比除SB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TG水平甚至已高于DM组人群,说明IFG组人群体内出现血压异常、脂代谢紊乱的程度已与DM组接近。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升高都是导致血流变学改变、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分院教工的IFG情况不容乐观,应尽早进行干预。IFG人群是DM的后备军,及早对IFG进行干预,可以延缓甚至逆转IFG的发展。干预措施包括动态观测血糖变化,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膳食、控制体重,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轻松的心态等;也可以应用二甲双胍行药物干预等。分院卫生单位应加强有关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分院教工对空腹血糖受损危害的意识及其预防措施的掌握,增强健康意识,以利于改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家伦. 循证医学对糖尿病的贡献及目前存在的分歧[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1):1-4.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 579-585.

[4]徐杰伟,蔡早育,温少磊. 佛山地区3394例健康体检人员空腹血糖分析[J].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2):149.

[5]吴穗苹,邓民爱,雷良. 血糖值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74-175.

[6]刘运双,张丽萍,李凤华,等. 10502例体检者空腹血糖分析[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3):181-182.

[7]周凤春. 6082例接受体检人员糖代谢异常情况调查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4:138-139.

(收稿日期:2012-03-15)

猜你喜欢
健康体检血脂血压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0
稳住血压过好冬
你了解“血脂”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健康体检中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健康体检中护理告知的作用
非药物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的防治效果研究
体检中心应用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