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 李创
摘 要:结合机械制造领域产业集群特点,分别论述了以单一企业为主导的纵向产业链协同和以集群企业为主导的横向产业链协同,并从供应、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等节点具体阐述了两种情况下存在的各种协作模式。
关键词: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98-02
集群式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物流价值链体系,从价值链角度进行集群式供应链优化,利用价值分析工具对集群企业间供应链物流活动进行价值量化,建立目标为最优成本投入比例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可确立供应链上各个物流活动的价值贡献,进而重建一条更为优化的物流价值链,以实现物流价值的增值(物流成本的降低),提升集群企业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的竞争优势[1]。
1 单一企业主导的纵向产业链业务协同
现代产业集群内,以某一单个企业为主导的纵向产业链协同模式几乎包含了单一协同方式的各种形式,是一个集成的测试床,其协同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采购协同
单一企业的采购是通过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和横向整合,以及企业之间在供应链上的纵向协同,逐步建立起虚拟的供应商网络。采购的最终目标需达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实行品类管理创造持续价值;二是制定供应商关系管理协同计划,高质量投资少而优秀的深层次的供应商;三是优化成本结构,采用外包运营采购;四是通过更加战略化和以价值为基础的合同制推动总体持有成本方法的贯彻。为了实现协同采购模式,制造企业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企业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长效、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制。第二,企业需要不断提高采购绩效、行为模式和库存量的信息透明,以减少“非合约采购”。为此,企业应考虑组建集约化采购组织,实施集中统一的供应商管理,同时制定与主要供应商的主合同。第三,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应在合同管理和支出分析方面提高技术应用和流程执行的有效性。此外,企业应基于延伸的供应链开发绩效考核体系,以涵盖集成的供应网络、全球采购组织和外包流程的管理需要[2]。
1.2 设计协同
某单一企业与客户合作,设计过程中与客户和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紧密配合,采用组件化和相应标准,以更低的成本设计各种产品。为将创新转化为盈利性的结果,企业需要首先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在客户市场竞争中的战略角色并做出理性评估,因为这关系到企业合理分配资源和时间,并保证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运作。其次,企业需要显著提高与客户的协同能力,进一步实现与供应商的整合,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改进可能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以实现整合设计和采购,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第三,企业必须扩展当前的新产品研发实践,例如,采用标准化组件进行设计和开发,定制产品配置与技术规格,规范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流程,从而更加快速高效地在市场上推出更多新品。
1.3 制造协同
先进的产品设计与分析保證了降低物料成本前提下的设计成为可能,通过持续流程优化与验证,实现精益制造与持续改进,在此过程中与客户、供应商和制造服务提供商协作提高竞争力,利用先进的制造能力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在这种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企业为将质量和利润要求转化为生产绩效,应广泛实行质量管理计划,如精益制造、持续改进和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同时,许多企业的外包加工成功案例也为制造商提高生产灵活性,优化加工成本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4 物流协同
某单一企业建立高度集成的物流网络,以灵活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一网络可在结构和成本方面灵活地加以调整,将非核心物流职能外包给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与主要服务提供商及其他供应链伙伴整合端到端流程,整个供应链上客户、产品、供应以及物流信息的实时可视和事件监控,通过监控事件和异常情况管理物流网络。
为了更加高效的开展物流活动,制造企业当前实行的物流外包模式应进一步扩展,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降低成本。同时,必须重组物流流程缩短订单周期,提高订单供品率和准时交货率。采用仓库管理系统或运输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和绩效指标。其次,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实现端到端供应链集成与同步,显著提高部门间库存和发货信息的可视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供应链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提交订单和接收供货通知的在线或EDI工具,可以使买方、卖方、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方之间支付、相关文件和信息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并支持所有相关各方提高透明度、改进工作流。
1.5 销售协同
通过整个网络紧密协同,制造企业得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与客户合作协调需求计划和预测,完善销售商库存规划与部署计划,有效制定企业内部及延伸的供应链网络上跨职能的销售与运营计划,根据市场上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供应链战略。
为了实现协同销售模式,制造企业首先要进行组织内部整合,然后将这种整合扩大到客户和供应商,从而实现协同供应链规划、提高实时信息透明度和市场需求响应速度。然后,企业结合既定目标,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以追踪进展和收益。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和系统的充分利用,如将技术应用于销售与运营计划、需求计划、生产与库存计划流程,会使供应链绩效管理表现更好。同时,企业应当扩大企业网络风险共担能力,降低供应链风险。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与销售商共享预测的能力、建立周计划流程、利用系统生成供求计划,以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水平。
1.6 服务协同
单一企业通过在供应链上的纵向协同,进一步紧密整合与客户的关系,最终实现业务流程与主要服务提供商及其他供应链伙伴端到端的集成,根据客户细分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捆绑服务。同时,可以为全面、实时的服务支持提供增值功能,如产能储备或基于协同的设计和执行的订单配置。第三,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链伙伴可以共享产品设计规格、需求信息、产能及供应限制。第四,在紧密关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满足客户服务需求。
因此,制造企业首先需要识别每个客户或每组客户的获利能力。为此,企业首先需要明确如何细分和管理客户,如何组织客户服务管理结构以支持企业的服务策略并提高服务的成本效益。随后,企业应更加广泛地实施客户焦点小组和自动交叉服务等客户关系管理(CRM)实践,提高客户满意度。企业还需要建立跟踪和控制关键服务指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从而确保客户服务管理与企业策略相一致,不断提高整个服务的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