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秋
“冰雹停了之后,跑到果园一看,心里冰凉冰凉的。”山东烟台栖霞蛇窝泊镇的果农王秀明回忆说。蛇窝泊镇是苹果和樱桃大镇,去年苹果眼看又是一个好收成,没承想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灭了农户们的丰收希望。
雹灾后,挂在枝头待摘的苹果满目疮痍,果园里一片寂静,路上见不到装满苹果的农用车,昔日热闹的苹果收购点也很快撤走了。原先好果一斤能卖3块多,雹灾后仅能卖六七毛,这场雹灾让当地每人平均损失3万到5万元。
“苹果收得勤一些的,损失就小些。” 王秀明说。她家的苹果当时摘袋后等着上色没及时摘收,基本上就叫冰雹给害了。王秀明一连在家中坐了几天,欲哭无泪。后来,王秀明得知,当地气象局在冰雹到来前半小时播出了冰雹预警。“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播了,但看到的人很少”。
这件事让烟台农业部门开始反思和寻求补救措施——他们正在研究建立一套预警体系。起初大家想到了短信,但短信是一条条排队发送的,要在一瞬间告诉所有的果农不现实。之后他们找到了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是一种广播技术,通俗讲就是“一个人说话大家听”,一个信息可以瞬间到达所有的人;而且,不像电视,它是便携的,很适合预警。烟台农业部门正在研究CMMB,想让每个农户都配上一个CMMB终端。
CMMB下乡在从事CMMB营运的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看来还是一个新进展。“之前我们一直盯的是城市,最开始是8个直辖市和单列市,后来扩展到37个省会城市,现在到336个城市、800多个县,随着这张网的延伸,农村应用也就随之浮出水面了。”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终端事业部总经理孟斐说。
孟斐告诉我,之前一些省份已经把CMMB用到了农村党员教育上,但规模不算大,例如有一个南方的县采购了大约1万台终端,县委通过CMMB向这个地区分布得很分散的农村党员发布课间和文件,党员收看后再用手机通信进行反馈。“一开始这个县想借助卫星来做党员教育,但卫星是‘一建全国都通,而CMMB可以按照区域来搭建,比卫星灵活。”他说。
不过目前来看,CMMB在农村的应用还非常初级。主要原因是因为信号覆盖范围有限。CMMB是一种成本低廉的技术,这点在农村应用中很有优势。成本低是因为其发射设备是广电60年来积累的发射台、电视塔,只不过采用了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在像山东、河南这样的平原地区,一个发射台就可以覆盖半径七八十公里的区域,比较容易低成本地覆盖分散的农村人口。
孟斐向我描述了一个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农业部门可以与当地中广传播公司合作,做一个打包项目,包括购买一批CMMB终端和3年使用费。如果政府有补贴,老百姓只要付一点点成本,就能拿走终端。政府发布的信息,包括紧急通报、菜价和养殖信息、党员教育等几乎都是免费的。
“CMMB终端现在能做到这一点,只要有电,哪怕没开机,一有预警信息,也会给你一个振动、声音或者图像,告诉你有一个很紧急的事,像地震、泥石流、台风还有北京这次的暴雨,让你立即采取措施。”孟斐说。
当然,每个CMMB终端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号(CA),就像SIM一样。信息可以按照区域或者群体来划分发送,例如菜农可以收到菜价波动的信息。
孟斐也谈到了终端的策略和价格。“我们可以做成多个层次的终端,可以是警铃,也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价格不同。”他说,“但前提是要符合农民的需求,而不要成为他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