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分析与训练研究

2012-04-29 15:43周成建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7期
关键词:步频步长人体

周成建

摘 要:途中跑是各项跑的的重要阶段,它的技术与速度对成绩起主要作用。由于途中跑距离长,为节省能量消耗,除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关系,同时还要学会放松,以保证动作技术的经济性以保证动作的实效性。随着短距离跑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途中跑技术分析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81-01

1 途中跑技術分析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且最能体现短跑基本技术的阶段,根据途中跑各周期技术参数相对稳定的特点,可将途中跑技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1 着地缓冲与“扒地”阶段

着地缓冲与“扒地”阶段是指摆动腿着地瞬间到重心投影点落在支撑点上的这一阶段。传统理论认为,这一阶段应尽可能减小地面对人体的发作用力,尽可能做好缓冲;而现代理论认为阻力大小取决于“扒地”速度与人体水平速度关系,在水平方向上,当“扒地”速度小于人体前进速度时,其差值就是人体前进的阻力速度;当“扒地”速度大于人体前进速度时,便形成了一个绕人体重心转动的圆周运动,其差值便是人体前进的速度,其原理如汽车滚动前进一样,此阶段要求用脚前掌落地,支撑重心要高,鞭打“扒地”积极快速。

1.2 后蹬阶段

后蹬阶段指重心投影点与支撑腿的支撑点重合到脚离地瞬间的阶段。后蹬是着地缓冲动作的延续,是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也是短跑技术的核心。其要求是在尽可能发挥蹬地力量的同时,获得最佳蹬地效果。根据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膝关节最佳发力角度为130°,但资料表明,优秀运动员后蹬时的膝角一般为150°~156°,国外优秀运动员后蹬角度约为56°~60°(支点到身体重心连线与地面夹角),我国运动员一般为62.7°,应此,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时,支撑腿必须积极有力地蹬伸。其用力特点是先从伸展髋关节(送髋)开始,依次蹬伸膝、踝关节,直到脚掌蹬离地面。

1.3 折叠阶段

折叠阶段指支撑腿的脚蹬离地面到摆动腿脚跟接近臀部阶段,此阶段是一个以重心为悬点的单摆运动,此时大小腿的充分折叠可以缩摆动力矩,加快摆动速度,放松肌肉,有利于能量供给,保证后续速度的发挥。如我国著名的女子短跑选手李雪梅等大小腿的折叠都相当好。具体的动作过程是:后蹬结束时,膝关节充分放松,并随大摆的快速前摆,小腿顺势后收,腿跟几乎贴近臀部形成大小腿折叠。

1.4 高摆阶段

高摆阶段指摆动腿折叠完成后到前摆高抬膝阶段。摆动腿膝关节的高抬,不仅可以加大人体的动作幅度,也增加了前进的步幅,是现代短跑技术快速有力地大幅度摆动的具体体现,其动作要求是“以髋带腿”,小腿自然打开,膝盖高抬:当膝抬到最高点后,大腿便积极下压,小腿随大腿下压动作积极“鞭打式”着地,着地点不应距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前面太远。

2 高中途中跑训练策略

2.1 加强高中生柔韧性训练

高中生柔韧训练发展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是发展高中生步长的重要措施。

2.2 加强途中跑中的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指在短跑项目中运动员通过对生理与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合理调整,以保持高速跑中协调放松身体,促进运动员身体用力合理,从而达到动作更协调、有效的提高短跑成绩的一项训练方法。其特点是跑的动作自然、动作幅度大、用力协调、蹬摆速度快、动作经济实效。运动实践证明与科学研究,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能有效地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大脑皮质在高速跑中的负担,加快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利于提高步频;减小肌肉本身对抗肌的阻力,使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增大,有利加快动作速度;让高速跑时减少多余动作,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供应改善肌肉工作能量的过程,使能量消耗减少,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和速度耐力。因此防松训练被短跑界一致认为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之精华”。

2.3 处理好途中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步长和步频的关系

发展步长和步频是提高短跑速度的最好方法。我国短跑成绩的下降,也表现在步长和步频的发展不均衡。8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与其他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短跑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指数和其能力都存在着差距。通过各级教练员的努力以及众多专家们的指点,在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处理上有所收获,但效果不明显也没持久下去,仍存在着问题需要急于解决。速度取决于步长和步频是众所周知的,但在训练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步长与步频的关系呢?对此,我国短跑界的专家们已有很长时间的争论,至今仍没有定论,并没有很好解决。这主要是在训练中对两方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如有的运动员在步长和步频上表现的不稳定,往往总是牺牲一方来获取另一方,两者要同时发展,才能有效的提高短跑的速度。步长和步频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的,在训练中过分强调其中某一方面都会制约另一方面。因为,发展步长需要提高每一步的力量和动作幅度,而发展步频需要提高两腿快速交替的能力,两者的训练方法影响神经系统各不同。但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又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促进作用,因为两者都可以发展共同需要的肌群力量,并且强调快速、积极地着地能力是步长与步频的共同需要,如果在不牺牲另一方去发展任何一方则都可以提高速度,所以只重视其中一方发展的观点都是毫无道理所言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运动场所各项设施的不断持续更新,针对运动员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理论上强调的“伸髋的积极落地”技术和实践中提出的“快速摆动”的技术是现在短跑技术发展的趋势。短距离跑的“屈蹬”技术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的实质都是向“快速摆动”技术方向发展的,是“快速摆动”技术发挥和利用的有力保证。跑步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动动作,因此摆动动作直接与步幅、步频有直接关系。所以说,改进跑步的技术环节,合理强化摆动腿的快速摆动,是有效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0-194.

[2] 刘建国.宫本庄等.田径运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2.

[3] 何爱红,等吴玮,等.短跑途中跑摆动腿动作技术对速度影响的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3):161-164.

[4] 郭林翠,曹秋红,等.现代短距离途中跑新技术发展方向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2006,11(5):18-20.

猜你喜欢
步频步长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基于逐维改进的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