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弱化的成因与对策

2012-04-29 15:43张晨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7期
关键词:动手艺术设计能力

张晨

摘 要: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已处在空前发展的阶段,艺术设计观念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设计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设计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文章分析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提出如何加强高职艺术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7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日益扩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创造价值被人们逐渐认识并接受,为人才培养和设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切实落实好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人才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校艺术设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却在不断弱化。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说,如何满足行业的需求,如何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着实要考虑的问题。结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况,我们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设计人员。

1 学生动手能力弱化的成因分析

传统的艺术设计更注重人思想的创作,而现代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扩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已经是普遍的现象。高科技的应用使得艺术设计丰富多彩,让学生从繁杂的手工绘制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面。但在另一个方面,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想的出设计造型,却苦于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设计出了作品样稿,却不知道怎么动手制作。这些反映出的问题,说明艺术设计学生在依赖电脑设计的同时,设计分析、思考、创作的能力在逐渐丧失,同时也忽略了设计功底的培养,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

1.1 过于依赖电脑而忽略手绘训练

伴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也给设计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出现了传统的手绘被电脑绘制逐渐替代的趋势,很多艺术设计学生忽略了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当下普遍存在认为手绘效率较低,电脑绘制时速快、功能强大,可以替代各种绘画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复制、变换、保存来完成作业。所以很多学生在设计中,大量的甚至全部用电脑进行设计和绘图,不愿动手进行创作,使得设计作品缺乏创意,缺少个性,甚至出现抄袭,随意拼凑等现象,学生成为电脑的俘虏,成为无思想的制图工。

一些刚进校的或低年级的学生,在了解到电脑软件可以为设计提供强大的功能后,于是沉迷于电脑软件,甚至在学校还未开设软件课时,就自己花钱到校外培训,觉得学会了设计软件,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虽然说积极学习是好事,但是思想束缚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日后的手绘设计训练中,老师一布置设计任务,这些学生总是想着去使用电脑,在电脑上找寻“灵感”,化主动为被动,被电脑牵着走。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布置一个设计主题给学生,让学生完成该作业。一部分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先动脑思考,进而手绘出灵感;另一部分学生接到设计任务,就开始用电脑找寻答案,用电脑绘制完成。结果发现,那些先动脑思考,续而手绘的同学做得有创意,另一部分用电脑设计的同学,没有先动脑筋,被别人设计的东西牵着思想走,总是照搬一些别人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思想。由于受到电脑技术的影响,很多学了半桶水的同学,往往想出来却又绘制不出来。长期这样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设计越来越失去信心,总觉得自己做不出满意的效果。

1.2 缺少创意性思维培训

对于设计师来说,创意就是设计的灵魂。在设计教育中,学生对设计有没有信心,很关键的就在于学生有没有创意灵感。这个灵感不是与生俱来,大多数是后天培养而成。但是在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很少有学生会去关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学习新的设计理念。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给予,学生被动接受,使得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了不良习惯,对老师依赖性过强,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是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失去了观察能力、创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趋于“全面”,开设课程过多,使得创意性课程相对压缩。由于其他课程的压力,使学生用于创意的时间缩短,没有充分时间去思考,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交上来的作业千篇一律,很少有创新。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动手能力差。

1.3 生源质量相对差

目前在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艺术设计类学生在选拔的时候需要对其绘画功底和设计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测试。但是很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为了争取更多生源,没有进行这部分的考试环节,所以出现很多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和设计理念基础薄弱,甚至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进校学习,学生生源质量相对比较差。这部分学生同时与有基础的艺术生一起学习,容易失去信心,觉得跟不上,听不懂。他们忽略了后天的努力,觉得输在了起跑线上,那胜利一定不是我的。其实胜利只是相对而言,有付出有努力,和自己比较,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纯理论式教学,对于这部分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只能一味去模仿老师手绘来完成作业,把注意力放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而并非创造。所以如果老师教学的方法不得当,也容易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局限,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对策

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从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1 强化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要面向市场需求,加强针对性,提高应用性。结合实际,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在教育实践方面引起重视和变革。

在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突出动手设计能力,打破原有一些狭隘的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比如素描课可以改为设计素描,色彩课可以改为装饰色彩,提高学生对市场需求的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独特的构思和超前的意识,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创意。可以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不要受某一种教材的局限,吸取不同教材的长处。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只有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才能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

2.2 加强多媒体资料教学应用

现代化设备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础和保证,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自然也需要投入必要的设备,如高配置专业计算机房、先进的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教学必需的专业软件等,没有这些必要的设备投入,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就会成为水上浮萍、无本之木。

艺术设计教学离不开现实的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多媒体资料是十分必要的。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意义的,例如一些大师级人物及国外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给学生参考。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历届优秀学生作品,让他们有个比照性,扩大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定期举行展览、积极参加比赛

高职院校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定期举行作品展,加强校际间、社会与学校、班与班之间的互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举办了“放飞艺术梦想的地方”大型学生艺术设计作品展,和广大媒体相结合,使画展和社会参与叠加在一起互动。既为学生手工设计作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舞台,又可以让社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让企业发现所需的产品设计方案,与学生签订订单,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手工设计外,还得到了企业的认同,使学生了解课堂所学的设计并不只是作业而已,而是真正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动手设计。该校每年举办校园技能文化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也经常参加一些大型的省级、国家级的设计比赛,增强了校际间的交流,让学校与学校,老师与老师之间相互学习,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4 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的,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就要广泛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是在实际操作中度过。

在校内建立实验室或工作室,让学生在专业的实验室或工作室中,完成设计课题,教师通过谈话、讨论、辅导和观摩的方式进行非正式教学。学生进入工作室后,进行分组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不同能力进行分组培养,因材施教。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利于学生更全身心投入到动手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潜能,学生在工作室中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带动,共同提高。

另外,聘请有经验的设计师进行指导,以达到将“课堂搬到社会”的目的。因为他们处在设计的第一线,他们接受的信息丰富而超前,他们与市场接轨的敏感度也更强,而学校在这一点上相对落后,所以学校要与校外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形成庞大的网络,让学生在企业中获取适合市场的设计灵感。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采取“訂单式”培养,与企业签订合同,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教学场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能就业,必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目前国家已经将就业率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高校必将在推荐和引导学生就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5 增强艺术考察创新能力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拓展专业视角,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打开思路,以达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授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考察的目的、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艺术作品,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比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展示他们的考察报告。在这个过程中考察的实践得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使学生做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来。

教师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教师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学生在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实现对事物认知的循序渐进,在自然、现实生活的接触中,感受到艺术设计的无穷乐趣,进而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6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学校,学生是教育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具备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因材施教。培养双师型教师,与学生、社会、市场相互联系,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观念,多接触社会,按照市场需要,参与市场调研与实践,熟悉掌握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来补充教学。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在课外之余坚持创作、参加设计大赛及会展等活动,以创作促进教学。确立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竞赛、课件比赛、教案评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年选送一批优秀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加强校际间交流。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已处在空前发展的阶段,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只有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因地制宜,讲究实效,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受生产企业欢迎、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正军.浅析艺术设计高校专业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美术大观,2011,7.

[2] 佘莉.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高教论坛,2011,7.

[3] 高悦彤.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艺术教育,2011,8.

猜你喜欢
动手艺术设计能力
我也来动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星.云.海》
《花月夜》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动手演示找错因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