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各大报纸、杂志和教育专刊上,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江苏洋思中学等一批全国名校的涌现更是让人蠢蠢欲动,纷纷效仿。面对现状,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去思考课改背后,那些名校、名师的成长经历和成名的过程。新课改需要新理念,新方法,更需要新教师,下面谈一谈个人对此浅薄的认识:
一、新老师一定是有职业追求的教师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是对师者的很好的诠释,也是对为人师者本职工作的具体阐述,而作为新型教师,必须有执着的职业追求,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乐此不彼,勇于探索。但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位教师仅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并能利用其学到的专业知识,从事学科的教学活动,那么这样的教师充其量是一名合格教师。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新教师必须是把追求理想,传承知识,塑造心灵作为人生最高的职业理想。在平凡中有伟大的追求,在平静中有满腔热血,在平常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新教师一定是学习型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的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现在我们普遍认为,学生越来越难管理,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二十年以前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眼界,社会经验,甚至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已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教师还用二十几年以前的教育观念去教育今天的学生,必然会是失败的,我们必须通过广泛的阅读,使自己的思想与先进的理念对接,用专家的思想,学者的观点,名师的方法去潜移默化地促进自己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要把自己修炼成一部值得学生阅读的、能让学生感动的、能为学生提供心灵营养的“圣贤之书”。试想一个不愿求知,不善求知,不会思考的教师怎么能给予学生求学的精神、求知的欲望和善学的方法呢?
三、新教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用人格凝聚人心,用智慧照亮别人用热情让人不离不弃”,这句话是对教师人格的很好的概括。大气、欣赏、宽容、阳光,这些美好的品质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做人的准则呢?孩子们常常把我们当作为人的准则,以我们的行为为标尺,我们自身的修养就是教育孩子的一面镜子。
作为教师不需要宣扬自己的教学成绩,而需要满怀热情地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去赢得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应有的师德,真诚的师爱提纯学生的灵魂,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才会感受到春风细雨的滋润,潜移默化地把心灵净化,把人格升华,把自己完善,把梦想实现。只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有学生的心灵的纯洁。
四、新教师一定是有教学“底气”的教师
教学的底气绝不是自认为胜任教学工作的“匠气”,也不是“我的课堂我做主”话语操控的“霸气”,更不是无知者无畏的“胆气”而是通过广博的阅读积淀而成的“文化气”。教师的“底气”靠的是博览群书,厚积薄发;靠的是日有所诵,日有所记,日有所思,日有所悟,水到渠成。作为教师要有“书瘾”,要广泛阅读各方面的书籍,读哲学书籍让教师大气,读人文书籍让教师有灵气,读圣贤书籍让教师有儒雅之气,读教育书籍让教师更有教学“底气”。
五、新教师一定是有爱心的教师
一个教育工作者,他真正的动力源泉就是深深的爱着他的学生,爱的深度决定着教育的高度。一个心中无爱的人,不可能淡泊名利,不可能目光高远,他往往选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的明哲保身的态度;那些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振臂高呼,敢于挑战权威,敢于颠覆传统的人,他们把民族发展的忧患意识,把对教育发展的担当意识,把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责任意识,内化为对孩子深深的爱。
做教师要作有爱心的教师。爱心是一片照在冬日的暖阳,使贫疾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爱心是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教育是不能缺少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教育需要信仰的坚定,需要文化积淀的大成,需要教育智慧的结晶,更需要有一颗矢志不渝的爱心。霍懋征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生命在于爱的传递,在于情感的投入,在于教与学的互动。
最后想起读过的一段话借以自勉,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我愿做学而不厌的教师,诲人不倦的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师,更愿做新形势下的新教师。
(作者简介:姚建芳(1975.02-),男,晋州市桃园镇韩庄,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晋州市桃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