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其功能又超过了听与说,它的涵盖面更广,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有利于突破严密的学科体系,有利于改变听说能力分解为过细和能力点进行训练的做法。
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重文轻语的现象,即重视阅读和写作,忽视“听”和“说”。“听”和“说”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应有的地位,也没有构建科学、系统、有效、规范的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和操练模式。旧教科书中“听”和“说”的安排是零零碎碎。不成体系的,听说读写四条线并行,“听”和“说”被分成两个系列,各行其是,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听说内容没有系统性和和连续性,教学中随意性大,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际,只重视学习静态的语言规则,只进行单向的听说训练,忽视动态的言语经验,忽视双向和互动的语言交流。对听说能力的评价,要么偏重于经验直觉,缺少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法,要么就是懒于进行评价或无法进行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听说能力的培养被摆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结果是听说能力培养被弱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缺失,学生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求。
现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养.要求在具体的语言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它强调互动性和交际情景;也强调交际文明及生活化、灵活性、实践性。因此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笔者有几点构想,以飨读者。
(一)创设有效情景。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使用语言往来接触。但是,学生们的交际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要想让学生学会交际,必须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教育资源,创设特定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掌握较强的交际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上好口语交际 课,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而高涨起来。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动力就会增加起来,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极大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去体验。如设“请假”、“买东西”、“打电话”等活动,要注意说的场合,交谈的对象,并且注意礼貌用语,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主动性高,能积极参与。再如,“与妈妈的对话”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创设特定的交际情境。时间是母亲节,地点是妈妈下班的路上,人物是学生和他的妈妈。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走进情境,还可以拍成录像,让学生看情境表演。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像节目,播放录音渲染气氛,老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等。
了解学生生活心理需求力求口语交际素材的生活化。针对这一特点,还可创设以下交际情境:讲故事、传悄悄话、复述、扮演角色、编故事、讲述见闻、主题演讲等。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或者实际活动:当导游、当记者、节目主持人、模拟新闻发布会等。
(二)提供实践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本身的参与,使学生创造成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乐趣,让学生在下一次的学习中积极地投入进去。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认真领会语文课标中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经验。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大量的交际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走访敬老院,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等。这些“走出去”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安排工作,让他们去与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将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人合作。
(三)体现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所谓双向,指的是交际双方的信息的沟通,是一方的语言作用于另一方,而另一方在此作用下又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互动性”指的是交际双方彼此的语言均受对方语言的影响,相机对自身的语言行为作出的调控。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双向互动中才能形成。口语交际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实践,培养学生在交往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林而掌握语言的能力与机智。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是显性的,做起来较容易。如“买东西”,买卖双方都有话说。有一些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明显,如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这些话题很容易失去互动性,变成单口相声。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进行,因此,老师人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在多个情境中,生与生,师与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过程。
(作者简介:李晓红(1974.8-),女,江西永丰人,系江西省永丰县八江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