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
摘要: 本文从图书馆的经费、馆员素质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如何定位,分析了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同时针对各种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
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被迫放弃传统的情报工作模式,转而采取更先进的自主发展模式,因为只有发展模式正确,图书情报工作才会有生机,高校图书馆才能在市场竞争和数字信息网络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但应该看到的,不少高校图书馆在这种定位和职能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这种挑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也有来自图书馆自身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图书馆的定位问题。在信息技术尚未充分发展但已得到普遍应用的时代,图书馆还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甚至个人开始从事信息产业,信息行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国家,而呈现出社会化、国际化的特点,人们可以直接从网上或者其他渠道轻易地获得信息,因此对图书馆的依赖大大降低,图书馆的信息主要提供者的地位开始受到广泛质疑,不少人已开始放弃“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存储和服务机构,在知识的获取、信息的传播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观点。认为高校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竞争中求得发展,但如何发展,是否可以从事经营性信息产业活动是否可以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竞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分歧。
2.经费问题。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障碍。据《瞭望》杂志1996年第17期报导:连北京大学这样首屈一指的重点高校都感到经费紧张,该校一位副校长曾经无奈地说:“我们有一些从清朝时就订起的国外期刊,历经军阀、抗战、‘文革都没停,今天反而被迫停了。”北大尚且如此,别的大学只会更糟,不少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仍然徘徊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由于书价上涨因素和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实际人均购书经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经费的制约,信息不能及时更新,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老化、文献利用率低下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投入不足,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数字网络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须知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果没有数字技术软硬件的支持,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处于劣势,最终将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质量和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3.资源建设问题。不少高校图书馆在藏书建设问题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和整体意识,只追求单个藏书体系的完整,不重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这种管理模式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为文献资源设对于任何图书馆来说无论其有多大规模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不仅做不到,而且没必要,图书馆所要做的,就是加快自己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化建设,完善自己的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4.人员素质和服务方式问题。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员”,而应该是“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管理员的职能应该由藏书建设和文献资源保障转变为信息专家,致力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用户利用文献信息的教育和培养,作为信息专家管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如PC机原理、DOS系统、网络与信息检索技术等。但在现实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且多面临新老交替的断层危机,既懂专业又熟悉网络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此外,图书馆部分员工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缺乏主动服务和创新意识,也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因素。
5.管理结构为正金字塔结构。传统的图书馆组织是正金字塔的管理模式,由高层实施命令控制型的领导管理方式。图书馆馆员直接与读者打交道,最了解读者,当领导意志与读者要求出现不一致时,最终必将服从领导意志而不顾读者要求,不利于“读者第一、精益求精”这一宗旨的实施。
二
面对上述挑战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1.更新服务模式。现代图书馆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受馆藏的限制,对图书馆的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观念应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服务形象应从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转变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导航员”,要强化公共职能,建设服务于社会的开放、先进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社会化是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图书情报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和重要支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社会共享已成为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少专家呼吁: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智囊作用,把高校办成社会的知识中心、信息中心、教育和科研中心,使高校图书馆不再是封闭式的“私家书斋”,而成为向社会传递科学信息、智力交流和进行咨询服务的开放系统、怎样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化开放程度呢?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彻底转变观念。强化高校图书馆的公共职能必须首先在观念上社会化,要有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②面向社会,满足各方面的需求。②既要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一般性要求,又要在保证为教学科研提供好的服务的前提下逐步地面向社会,为部分社会读者提供系统化的专业书刊和情报咨询服务。③改变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主动面向社会开发新的资源,加强图书馆间的社会化合作,建立统一规划、资源共享、有偿高效的图书情报服务网络。
2.提供有偿服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仅在30%左右,70%左右的文献资料因无人问津而成为“死书”,特别是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图书因为长期不被利用已失去了使用价值,这在目前图书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非常可惜的,因此开发这些资源服务于社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目前图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展适当的有偿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来说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目前虽然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对一般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不仅不依赖图书馆甚至不依赖报纸和书刊,可以通过上网轻而易举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得,有的资料虽然可以查阅,但要向作者支付不菲的费用,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显然并不划算,他们的目光最终会投向图书馆——哪怕是支付适当的费用。对于单位和专业人员来说,要完成科研任务,最重要的是确保所需的信息资料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了现有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筹集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资金。
3.加快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网的建设实质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管理手段,使文献信息的存储、检索达到自动化、网络化,实现区域乃至全国性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要改变目前服务手段落后单一的状况,千方百计建设并利用现代化设施,开发检索速度快、水平高的数据库,存储相关信息数据,建立自己的情报检索系统和情报专家查询系统,同时还要逐步开展学科检索服务和学科综合服务,以达到现代化情报网功能的要求,早日与国际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接轨。
4.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有了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还必须有一支具有良好个人素质,整体结构相对专业的队伍,才能使图书馆的各项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要实现以上目标,一方面要及时引进精通计算机、图书外语、文献检索及善于科学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在职员工的整体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进修专家讲座和自己学习相结合的办法。
5.实行倒金字塔的创新管理模式。倒金字塔形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组织效率和应变力,且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由正金字塔形变为倒金字塔形,倒金字塔的上端是与读者直接接触的馆员,这表明真正的顶层是广大读者,馆员直接承担为读者服务的责任,领导者则支持、指导馆员的工作,激发馆员的智慧管理。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掘人们的潜能,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的关键在于馆员参与管理。图书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以馆员为主导完成的新方案更有利于在工作中的顺利实施,为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打下基础。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想生存,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实行开放服务;另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增强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