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监狱“失语”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12-04-29 12:40:52孙延庆徐为霞
人民论坛 2012年17期
关键词:失语监狱突发事件

孙延庆 徐为霞

【摘要】监狱在突发事件中的“失语”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公众不了解监狱工作、监狱不重视媒体沟通以及监狱缺乏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监狱在突发事件中掌握话语权的能力需要把握几点:建立对媒体和公众开放的常态机制;注重监狱安全形势宣传,引导公众的合理预期;建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监狱突发事件话语权

在信息流动迅速的今天,任何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刑罚执行的机关,监狱发生的罪犯脱逃、暴狱、非正常死亡等突发事件更容易引发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如2009年10月17日,内蒙古第二监狱发生罪犯暴狱事件:4名囚犯在劳动间隙杀害一名直接带领他们劳动并对他们进行日常管理的监狱警察,殴打并捆绑另一警察,脱下警察制服,连续闯过4道铁门并在最后一道大门与值班民警发生打斗,成功越狱。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相继作出批示,要求尽快侦破此案。案件经各大媒体的报道,一度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事件。①之后公众对监狱安全的猜测铺天盖地,甚至对监狱管理予以严厉指责。遗憾的是,除了看到监狱举行新闻发布会之外,看不到狱警接受媒体采访,也没有关于在与罪犯进行斗争中牺牲的民警的报道。可以说,面对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狱显现出一种“失语”的状态。正是这种“失语”严重损害了监狱系统的公众形象,导致公众以单一的“媒体镜筒”观察监狱,从而产生偏激的质疑与指责,对国家机关工作的信任度也因此降低。在这个意义上,监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否积极把握话语权、引导舆论导向,不仅关系到突发事件能否有效处理,而且关系到监狱的形象和公信力,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突发事件中监狱“失语”的原因

公众不了解监狱工作。人们客观判断一个事物,前提是对该事物的深入了解。公众面对监狱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对监狱的认知,往往只能依赖媒体报道的“镜筒”来思考判断,难免出现偏差。当然,公众对监狱的很多误解和猜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监狱的高度封闭。监狱基于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封闭的关押空间,成为公众心目中的“高墙电网”。监狱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封闭的空间,使得一般公众难以进入监狱内部。有市民在首次参观监狱时形容自己“就像进了博物馆一样稀奇”。多数公众对高墙内发生的事情基本一无所知,难以建立对监狱的感性认知。监狱高墙也阻隔了媒体的进入。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媒体很难进入监狱进行常规报道或“暗访”,监狱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低和时间短,这成为公众对监狱缺乏基本认知的原因之一。在突发事件中,有的监狱不是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众及时作出解释、澄清事件的真相,而是保持沉默、遮遮掩掩或封锁消息,担心一旦公开有关信息就会严重损害监狱形象,甚至还会引起混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难以保持稳定,反而可能损害监狱的声誉。

监狱不重视媒体沟通。缺乏与媒体的沟通也是导致监狱难以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原因之一。当今时代,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媒介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覆盖率高、传播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冲击力强等特点。可以说,公众接触信息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传媒的身上。②在公众认识监狱的过程中,媒体介于监狱和公众之间,既传递监狱的声音,树立监狱形象,又代表公众了解、关注和监督监狱工作;既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又引导公众舆论。但目前来看,监狱没有认识到媒体的重要性,不主动、不积极应对媒体,甚至回避媒体,这不仅会导致信息传播的延迟和混乱,使监狱处置工作难以为公众所认知,给突发事件处置带来问题和困难,还会影响监狱的形象。因此,监狱应该牢固树立媒体意识,在突发事件处置的各个阶段重视利用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建设性作用。

监狱缺乏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置中,我们发现监狱还不善于和媒体开展有效的互动,有些监狱领导应对媒体不当,在有些问题上不愿意说、不主动说甚至不说真话,从而影响到监狱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监狱良好形象的树立。有的监狱对媒体关注突发事件并不理解甚至反感,对媒体报道采取压制封锁的办法,不仅没有及时举行新闻发布活动,而且试图编造谎言掩盖真相或要求官方媒体淡化负面报道等等,使得谣言、小道消息泛滥,引起社会恐慌,进而导致监狱失去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因此,面对突发事件和媒体报道,构建和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已经成为监狱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舆论引导机制,才能防止谣言和流言的扩散,有效地传递信息,营造处置突发事件的良好舆论环境,帮助监狱采取正确的决策,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

把握监狱话语权,建立和完善舆论引导机制

建立对媒体和公众开放的常态机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监狱是行刑工作信息控制中心,在突发事件中理应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及时真实地提供信息。传言产生、泛滥的重要原因是信息对公众而言的供不应求。因此,及早、如实地提供客观信息是遏止流言泛滥的首要举措。在信息化时代,公众对监狱信息公开的要求会更高。因此,监狱要主动向社会敞开大门,善于宣传和表达自己。目前,绝大部分监狱都注重新闻宣传和信息公开,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总体上还存在力度不够、范围不广、速度不快等问题。一方面,监狱要建立对媒体的开放机制,让新闻媒体走进监狱;要建立面向公众开放的制度,让公众通过参观,形成对监狱的感性认知,消除监狱的神秘感。通过媒体和公众的开放机制,也可以使公众了解监狱民警执法环境和安全风险的管理情况,从而帮助监狱宣传文明、公正的形象,使公众成为监狱正面形象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要建立监狱工作“走出去”战略,通过监狱的主动宣传,让社会认识监狱工作。监狱可以举办教育改造成果展等活动,通过罪犯的“现身说法”,展示监狱的教育改造成果;也可以通过专题报道等形式,展示监狱工作的真实状况。通过这些机制和制度,既有利于促进公众和媒体形成对监狱安全的客观认识,也有利于监狱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信息发布和媒体报道,破除公众不理解、不相信、不支持的被动局面,牢牢把握监狱话语权。

注重监狱安全形势宣传,引导公众的合理预期。作为关押高危人群的场所,监狱随时可能面对不确定的安全事件,包括罪犯脱逃、暴动、骚乱、聚众斗欧、集体绝食、行凶伤害、劫持人质、纵火、自杀以及其他破坏活动。监狱需要适时宣传,让公众了解监狱安全形势,引导社会公众对监狱安全工作形成合理的预期。一方面,要通过宣传监狱工作,展示监狱在安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目前,各监狱结合自身实际,狠抓犯情分析、危险犯监控、事务犯管理、清监检查、现场管理、门卫接见等制度的落实,通过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发现和消除安全工作的“死角”,已经形成一个全天候、全方位、全员性的安全防范体系。另一方面,要让公众认识到监狱的安全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要客观、辨证、全面地看待监狱安全。在罪犯群体这种高危人群中工作,“绝对”的安全稳定只能作为监狱的一种导向目标,而不能作为一种定位宣传。最后,监狱安全工作定位要符合客观事实。监狱系统不能建立“安全绝对论”。把监狱定位为绝对不能发生安全事件的地方,不仅不符合唯物辩证理论,而且可能降低公众的容忍度,使公众在监狱发生突发事件时,产生全面否定监狱工作的极端看法,进而影响监狱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舆论引导”实质上是传者通过对有关信息的组织、选择、解释、加工和制作来影响受众,促使舆论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过程。监狱突发事件一旦爆发,监狱要迅速启动新闻发布和危机传播预案,在第一时间向媒体和公众提供经过授权和核实的准确信息,向公众表明监狱的立场和态度—即监狱高度关注事件发展,并且已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事态已初步得到控制。此外,也要树立和维护监狱和新闻发言人的公信力,承诺与媒体和公众保持联系,及时传递突发事件的最新消息。在处置过程中,监狱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背景信息,消除小道消息和传言的影响;要对监狱决策进行解释,争取获得舆论的支持;要及时公布对事件原因及责任认定的初步调查结果。在事件后期,新闻发布要配合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和总结,全面公布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以及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要宣传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正面典型,批评反面典型。

另外,要注重引导公众,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宣传,如在有民警受伤或牺牲的突发事件中,要注重报道民警的英勇事迹和罪犯的不良表现以及日常工作中民警苦口婆心的教育,迅即启动荣誉称号授予程序,开展高层领导慰问、募捐等活动。要借助公众同情弱者的普遍心理,引导舆论向罪犯的凶残个性、民警的英雄本色、监管工作的危险性等方向聚焦,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注释

①徐为霞等:《监狱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与处置实务》,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第1页。

②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页。

猜你喜欢
失语监狱突发事件
监狱选美
环球时报(2023-03-03)2023-03-03 17:18:40
论监狱企业立法
欢迎你到监狱来
趣味(语文)(2018年10期)2018-12-29 12:28:34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9:31
强权下的失语者
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1:50:43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人民论坛(2016年12期)2016-05-04 10:16:08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沉默的先知
逃出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