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群
近几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学生从过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在这个背景下,许多老师提出了分层作业的方案,主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份量、不同质量、不同要求的作业,这样,才能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切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常规的分层作业对提升学生的成绩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挫伤了部分儿童的自信心,另外在操作层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而简单的“分层作业”亦有许多弊端。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若干观点:
一、分层策略——多数不动,少数调整
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学习速度、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笔者在操作上采取了“多数不动,少数调整”的策略,即大多数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一般作业量,只对少数学生的作业作一些调整。具体做法如下:
1.替换作业
替换作业的对象主要是班级中的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再经过课堂上老师的点拨和积极参与,已经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学习目标,别人三、五遍才能熟练掌握的内容,他可能一遍、两遍就通过了。对于这部分的学生需要的不再是巩固,而是提高。对于这些同学可以不用做这些抄写的作业,替而换之其他作业,比如阅读课外书,做好读书笔记,然后给予超额完成作业奖。这样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慢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针对的主要是听说读写有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经常搞混形近、音近的字;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朗读时增字或减字;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或以手指协助;平时说话滔滔不绝,但写作文时过于简单;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不是他们不聪明,也不是他们不努力,但是他们完成作业就是难。这样的学生每班虽然不多,但总有一两个。对待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分析,仔细找出症状所在,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作业导向——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练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一种方法,所以,有些教师对待一些基础的知识,一味地追求繁多的无效练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为了减少学生无效的反复练习,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的策略是:
1.检查在前,作业在后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采用适量的抄写方式是必要的,因为抄写不仅用手、用眼,还要用脑。学生边抄边理解,有利于强化记忆。识字、习词是低段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任务,听写成为老师检查学生识字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往往采用这样的方法:先听写,再找出错在哪里,然后对错的内容抄写三、五遍,最后重写一遍,要求100%的通过才行。一次通过的学生,可以少抄或不抄。这样,使得那些识字、认字能力较强的学生,少做一些机械劳动,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玩、去看书、去思考。同时,那些识字比较困难的学生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语文学习中有大量的诗词、成语、俗语等需要学生熟记在心。这样的作业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先给学生检查的机会,如果一遍通过,就可以不写这个作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业的效率。
2.以质代量,求精不求量
抄写生字是巩固识字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布置反复抄写多遍的作业。有些学生为了快速完成作业,就养成了书写潦草、粗心大意的习惯。以往,当学生写错时,老师采取的方法是罚学生多写几遍,但结果往往是抄的越多,错的也越多。真正在罚抄之后改正的却是少之又少,而且字也是越写越潦草。究其原因,在学生的意识中,只是把抄写生字当成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已。我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抄写生字时,在出色完成基本量的基础上可以减少作业量,求精不求量。如当学生准确而又美观地抄写了3遍,通过了老师的检查后,剩下的可以不用写了,从而提高书写的精准度,提高作业的效率。
三、弹性作业——尊重个性,自由选择
1.阅读可以自由选择
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但是,人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不同的喜好;“男女有别”也是存在的,男孩和女孩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喜好。
老师在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再好的读物,不喜欢也没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女生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就是爱不起来,而男生就特别喜欢这类书籍,即使是成绩非常差的同学,谈起这些来时也是头头是道。我校有一个实例:在一次毕业考试中,有一道关于《三国》的题目,正确率比较低,就连成绩很优秀的好多学生也没做出来,但是有一位男生做的全对,尽管他的语文成绩只有30多分。大部分书籍是“开卷有益”的,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老师不必那么“功利”,阅读不是为了考试。
2.积累可以自由选择
新课程下的人教版教材里,课后经常会有这样的建议:“我要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在老师的意识中,大部分学生不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所以老师常常“包办代替”代学生选择那些所谓的好词好句。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的作文都是差不多的面孔。作文应该是最具个性的,但也难免流于“千篇一律”,这并不是学生的错,而是老师给了太多的禁锢。
3.写话可以自由选择
学习课文后,可以安排一些写话,写写学习后的感受。比如学了《称赞》(人教版二上)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小獾的态度,学习他的坚持不懈;也可以学习刺猬的与人为善,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在学习《检阅》(人教版三下)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博莱的顽强,来对他说说话;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小伙伴对残疾人的尊重,来对这群小伙子们说说话。
(责任编辑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