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李越奇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用极其细腻的笔触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上海女人王放琦瑶悲剧的一生,整个小说的进程是缓慢的,这种笔调和当今社会追求快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似乎有些背离,但是在当今追求高效率的社会,静下心来走进这样一部缓慢而细腻的作品,相信每位读者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本文拟对《长恨歌》为读者构建的这个细腻而悠远的心灵世界进行阐释,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一、王琦瑶的心灵世界
王安忆认为: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但是构筑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小说的价值是开拓一个人类的神界。在她眼中,小说是很主观性的东西,与自然科学不同。王琦瑶的心灵世界是主观而狭小的。作者对她的心理描写贯穿于整部小说,以一个女性的视角使得历史在不经意间流逝,可以说,这个心灵世界本身就是以小见大的一扇窗户。对她的心灵世界我们分别通过对这个心灵世界的内容、材料以及所开拓的神界展开论述。
(一)王琦瑶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个具有主观性的心灵世界,在《长恨歌》中具体体现为王琦瑶一生的心理状态。整部作品贯穿这样一条线索:王琦瑶的生活和情感四十年所经历的沉浮。王琦瑶的心灵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可顺着小说的展开进行分析。王琦瑶的经历从当选为上海三小姐、住进爱丽丝公寓、李先生遇难、搬回平安里、薇薇的出生、克腊时代的到来,这过程经历了许多人生中重要的事件,但王安忆却只是用王琦瑶的心灵世界牵引的。在她当选为上海三小姐这个让很多爱慕虚荣的女孩子羡慕的称呼之时,王琦瑶的反应绝对不是欢欣鼓舞,作品中只是用轻描淡写和日常化描绘了她当时的容颜,她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婚姻、家庭这类概念的人物。这个心灵世界的含义正与王安忆所追求的一种含蓄日常的审美特征相吻合,这种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可看作是对现代文学中某些作家对日常生活描绘的一种继承。当她搬进爱丽丝公寓,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描绘王琦瑶的心境。作者写道:爱丽丝公寓是闹市中的一个最静,这是一种凝炼的静,住进爱丽丝公寓的是这城市的精英。这里没有对王琦瑶的内心情感波动作出什么描绘,只是透过这样的描述暗示我们王琦瑶是这个城市的精英。作为一个虚荣的女人,她却可以做到如此的宠辱不惊,透过她那平静如水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坚强。当李先生遇难之时,王琦瑶依旧静静地呆在爱丽丝公寓,静静聆听梅兰芳的唱段,王琦瑶所处的环境依然是安逸舒适的,细心的我们发现这一年是1948年,中国的政局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日子里,一架北平到上海的飞机坠毁,而这个飞机上的一位名叫张秉良的乘客就是化名的李主任。作品就仅仅用这一句话把对王琦瑶来说晴天霹雳的事情描述出来,没有使用更多词汇对王琦瑶的反应进行描绘。这个时候王琦瑶的内心在读者的眼中仍然是波澜不惊,平静如水的。作为读者不得不佩服王安忆的勇气,她笔下的事物都透着一股宁静美,而重大历史事件在她的笔下只是作为一种背景而存在,待作者去体会,这种独特的历史观正如南帆所言《长恨歌》里的女性视域痛波澜壮阔的主流历史疏离了。薇薇的出世,本应是私生女母亲的王琦瑶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羞涩,反而大方的和女儿进行勾心斗角。薇薇在母亲面前反而像是个落后的人,紧紧的追随母亲那个时代属于她独特的美。这是在告诉我们,即使是这个时候,王琦瑶的心态依然是乐观向上的,她不畏任何世俗的压力,尽情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克腊时代的到来,是王琦瑶的生命走向完结的标志,同时也是她生命中最后一个邂逅的男人。这个只有26岁的年轻男人对王琦瑶的爱是带着对旧时代的怀念展开的,她喜欢比自己年长的女人,这感觉仿佛似曾相识。在这样的年龄,王琦瑶的内心仍然是骄傲的,老克腊小心翼翼的显示着对她和她所处的时代的一种敬仰,在这里,步入晚年的王琦瑶仍然可以在年轻男性身上找到自己的魅力。这也使她那种宠辱不惊的平静心态发展到极致。
通过整部小说的叙述,读者体会到女主角王琦瑶的心灵世界是一个宠辱不惊、平静如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特点和整部作品的艺术风貌形成一种完美的融合。
(二)心灵世界的材料——上海市民生活图景
作者用王琦瑶的心路历程讲述完毕这个发生在上海弄堂里的故事,而构成这个心灵世界的材料是现实的上海市民生活。这种生活的描绘不同于一般都市概念化的方式,而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让我们在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描绘中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生活力量。对于市民生活的描述,在《长恨歌》中是通过对日常器物的描绘和对女主人公王琦瑶的日常生存状态来体现的。在对上海大都市风貌的描绘中,作者没有选择高耸的大楼和摩登的女郎以及汽车的鸣笛,而是选择上海弄堂中的一些物象。一类是自然生长的植物,例如:月季、夹竹桃、百合花、金丝草等。一类是日常器物用品,例如:绫罗、沙发、灯罩、留声机、床、电话等。这两类物品构成了上海日常生活的客观事物,作者乐此不疲的向我们描绘这些事物,丝毫不觉得多余,因为在她的眼中,这些事物本身就是上海特有的,只有从这些细节中去领略,读者才可能更深的理解她的深意以及作品的真谛。
除了描绘城市景观,作者还选取了王琦瑶日常生活的片段来展现上海市民生活。李先生遇难之后,王琦瑶回到平安里做了护士,可她的生活远不止仅仅做护士,她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如打牌、与朋友喝下午茶、围炉夜话等。在与朋友们围坐谈天说地、享受时光的时候,她是积极向上的,等到人群散去,她会陷入一种深深的孤寂之中。这便是千万个王琦瑶似的女人的生活,她们用一颗宽容乐观的心迎接生活中的快乐哀愁,却免不了受到寂寞的侵袭,在一个个寂寞感消逝之后,她们仍然能乐观的迎接新的生活。这和鸽子不是很相似吗?都是以一种真实而感性的方式生存,即使偶尔会孤单,也永远不会忘记生活向前的信条,在夜晚里用眼睛发现这座城市的真谛。可以说,文本正是使用这些小物象来为王琦瑶的心灵世界做映衬的。
(三)神界——邬桥的浪漫古典气息
《长恨歌》作为一部用上海市民生活做材料,以王琦瑶的心路历程为起源的作品,按照作者的意思,会为读者开辟一个神界。可以说,《长恨歌》是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情景交融且极富古典气息的世界。
在整部小说慢节奏的进程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个让人们心旷神怡想去看看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邬桥。邬桥是一幅水墨画,淡雅清新,散发着一种古典气息。作者这样写道:邬桥是有德行的,桥有佛里面彼岸和引渡的意思,是江南水乡的大德,是这里的灵魂。作者用到灵魂二字,邬桥仿佛成了一位有德行的圣人,似乎成了庄子。来这里的人都是失意的,他们之所以选择来这里,是为了获取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邬桥能够给他们。这时候老庄的清净无为的思想已经自然的环绕在邬桥的上方,难怪作者这样写道:任凭流水三千,世道变化,它自岿然不动,几乎是人和岁月的道理。这样宠辱不惊的景观怎么不会让来到这里心绪杂乱的人们得到些许宁静。邬桥是素净、淡雅的。来到这里的人被他的德行所感化,心灵得到净化和启迪。我想,这便是王安忆为我们开辟的一个神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能使我们的心灵世界处于一种宁静状态。这就是她想告诉读者的,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纷繁复杂、心情多么失落彷徨,当翻开古典书籍,定能从其中受到人生的启发,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长恨歌》中,作者是透过邬桥这个意象隐晦的传达出这个深层内涵的。
参考文献:
[1]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吴义勤.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4]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5]李海燕,邓建.心灵世界的构建——论王安忆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J].云南社会科学,2007.
(作者简介:张茜(1986.11-),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奎屯市人,硕士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李越奇,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