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非正式组织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首先提出的。梅奥在管理学史上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发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首先论述了它的重要性。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所谓正式组织是指根据组织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某一具体任务而成立的,组织结构体制较为明确的有机整体。而“非正式团体(即群体)是指自发产生和形成的,在这些团体内既不规定地位和角色,也没有规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即没有严格的权力机构。”①
1 非正式组织的界定
在高校学生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以各种形式结合而成的小群体或小圈子都可归为此类。这些小群体明显区别于班级、学生会、团支部等正式组织。符合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在对高校非正式组织的界定中,很多学者都将社团等学生组织视为非正式组织。对此笔者认为,学生社团有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定期的换届选举制),并且存在一定的权力机构(较为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学生社团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非正式组织。即使是没有被学校正式承认的或非公开的学生社团,也属于正式学生组织。严格意思上的非正式组织实际上是不能够称之为组织的,因为它仅仅是指向一个很小范围内的群体或团体,松散和易变是其主要的特征。维系群体力量的是情感、兴趣或是仅仅某一面的共同价值取向等等。
由此可见,高校中确实存在着众多规模大小不等的非正式组织。在这里,笔者想说明的是在当今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作用。
2 大众化教育凸现非正式组织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际上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给高校学生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和棘手。而在这其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以致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凸显了非正式组织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的面貌与精英化教育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大学生的群体素质有所降低,独立性增强,其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学生个性多样化越趋明显,其思想很难统一。班级、学生会等正式组织的作用逐渐弱化,使得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大量地自发产生。所以研究这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非正式组织,会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3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影响因素大概有兴趣、情感、利益等。这些因素已经被众多学者所广泛讨论。但是笔者在此想强调的是空间因素。空间成为了影响人们之间形成各种关系的重要因素。高校中的非正式组织也是如此。
首先便是学生宿舍,因为宿舍是学生最基本的生活空间,所以基于宿舍而形成的小群体占了非正式组织的大部分。宿舍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可谓是影响高校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首要因素。这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其次是教室。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集体和教室的概念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室也部分承担了班级概念的物质载体的功能。再次是各种学生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同一个场所中往往聚集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这些特定的空间使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具有了可能性。
4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如果说精英教育时代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则在大众化教育时代,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则更多地表现为负面作用。一般来说,非正式组织与传统的教育系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沟通障碍和背离。一旦这种抵触反抗情绪蔓延开来并进而成为一种风气,便可能在这些非正式组织和正统教育体制之间形成一种张力,笔者将其称为“逆反张力”。在大众化教育阶段,这种逆反张力便会越趋紧张和明显。
逆反张力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学生接受的传统化教育不足,受西方所谓“自由”、“民主”意识影响较深。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膨胀,尊师重教观念淡薄。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尚有欠缺。二,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发展实际,现行教育制度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其直接的体现就是管理者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从而使管理行为踏空。
5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既然非正式组织在大众化教育的高校中影响越来越大,逆反张力对于高校管理始终是一个隐患,那么如何消解这种逆反张力,有效地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便越发重要。笔者认为对待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策略应该是柔性管理。
实际上中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思想。“如果说儒家的治国之道是以德治为其内容的柔性管理,那么法家则是以‘法、术、势为其内容的刚性管理。”②刚性管理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管理标准和规范,通过施加外在压力的手段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③可见柔性管理采取的手段是非强制性的,并非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被管理者最终是自觉的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一致。应该通过说服和教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学校目标,要用自己的情感感化学生,潜在地影响学生,并达到使其自觉自愿地服从学校整体目标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非正式组织核心人员,并与之沟通。尽量使非正式组织核心人员加入到正式组织中来,如可以担任班级干部等。这样便易于管理和开展工作。总之要对非正式组织多使用柔性管理,这样才能使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