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素英
摘要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强调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师生探究问题、提高能力和培育品质的场所;是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其教学交往,强调师生活动的和谐统一,既是教师授受历史知识、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和潜能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逐步成长与成熟、各种潜能逐渐展现和完善、实现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转型,教学交往的意义逐渐被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并不是由历史教师灌输给予的,也不是由学生自我生成的,而是在师生双主体之间的活动——教学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的知识灌输,是无法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和身心的,更无法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在相互碰撞的回应中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与此同时,学会学习、做事、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全面地把握教学交往作为实践——认识相结合的活动的本质意义,恰当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
师生交往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主要形式,将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使学生自由地生成和启迪其自由天性。这是不受内外制约的双向理解、经过共同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而学生间的交往,是学生共同学习历史学科文化、探究历史和现实问题、追求真理和提升智慧的过程。学生间的共同探讨没有最终原则和始终不变的立场,讨论的原则不是预设的,而是逐步生成和清晰起来的。更关注对方想表达什么,学会换位思考,从同学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最终达成共识;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它使双方对话敞亮,既能够理解对方的观点和历史问题,也理解自己思想和现实问题,更不会成为实现他人意志的工具。为了实现学生间个人见解与想象力相互激发,全班学生可以分工协作,比较、评价彼此的经验、知识和观念,表达自我,接受彼此,达成共同目标。并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并加以改善,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这不仅能使学生“成人”,更能使学生“成己”。通过教学交往表现出主观世界的真诚性、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和社会世界的正确性,通过主体间的交往,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2 在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的效果和质量根本上取决于学生交往意识和能力的获取和提升。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首创性和生成性,而不是预先设定的所谓标准和参考答案。历史教师与学生对话和交流,观察、了解和把握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心态,进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对历史课程创造性的尊重。强调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真正发挥学生在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构起学生完整的主体观念和与之匹配的行为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综合能力和素质。这需要历史教师重视在课堂教学交往中学生良好的历史学科认知结构的建构,通过认知建构过程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如积极参与和自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尊重、关心和理解等人格特征。进而通过认知建构过程发展学生自身主体能力,这是构成学生主体结构的核心价值所在。学生一旦有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就能逐渐处理好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不断摆脱环境的限制和不利因素,也就能够不断超越教师和书本,自我建构认知结构。一旦有了交往能力,学生就能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会交往和合作,进一步实现认知共享,在此基础上加速对历史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发展自己,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成长的过程。使学生在不断抛弃旧我、努力追求新我中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之间互动是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最有效形式,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和交流,能够有效地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思想和智慧的激发和共享,促进情感交流,充分突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既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结构的建构,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并为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内在动力。
3 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这些原则是教学交往的基本依据和要求。
(1)主体性原则。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取向,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引发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学交往中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创造交往互动的条件,让学生个个积极参与,人人主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共同提高。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能动的、活跃的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是为了获得成功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转化为历史学习的强大动力。真正做到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形成内在的价值准则、提升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2)平等性原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格的平等是开展高中历史主体浸润性课堂教学交往的前提。虽然在认知水平和方式等方面有不同差异,但在课堂教学交往中的地位、人格一定是平等的。为了解决认识上的不同与差异,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平等原则基础上对话和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共享。平等性原则要求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尊重对方观点,协商、讨论历史问题时,能够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尤其应杜绝教师用自己的思维和现有的结论代替学生独立思考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灵性。期间,教师可以是积极的引导者和旁观者,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引导学生自我调适和自主选择。
(3)差异性原则。孔子在《论语》里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晏子也提出和、同的观念:和来自于音乐,不同、有差异才能够真正的和。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会具有独特的个性,这会反映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交往之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学生的差异则是生动的起源,由探讨问题和问题情境所引发的学生思维冲突和质疑,甚至充分暴露错误,都是学生多元思维导致的结果。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从而使教学交往呈现多样性,进而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L鼙疚奈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主体浸润性课堂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09/0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