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寻找信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说到低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很多老师以及家长都会感觉无从入手,而学生更是非常害怕,更严重的甚至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这就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留下了阴影.教师就可以通过丰富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摆脱自己的恐惧心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北师大版教材有很多内容都是采用数学活动作为教学标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买铅笔”一课(北师大版第78页)时,老师在课件上展示情境图,问同学们:袋鼠阿姨新开了一家文具店,小兔约上好朋友一起去买文具,从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纷纷集中精力从图中去找数学信息,立即有学生举手:“桌子上有15支铅笔.”“还有要补充的吗?”“小白兔说它要买9支铅笔.”“谁能试着把它们说的信息连在一起来说说?”“袋鼠阿姨的店里有15支铅笔,小白兔说它要买9支铅笔.”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并在读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会说题意的习惯.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发现数学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审题,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首先得设计好恰当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然后再引导学生将答案连贯起来,使思维条理化.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就会出现一会儿说这里,一会儿说那里,一会儿说条件,一会儿提问题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审题习惯,从而能够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而又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了.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一节练习课上,我问学生:要知道买钢笔需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算式是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这样通过老师逐步的提问,学生脑海里有了清晰的认识:要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信息开始入手,在情境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还要选择计算方法,是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无形中也有了提高.
在审题方面,教师还可以试着让学生开始独立读题,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集体汇报关键词语,理清数量关系,开始解决问题.这种寻找关键词的方法在教学中很实用.
三、提出数学问题,升华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性认识,并让学生能更科学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生动性的、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情境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主动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例如,我在上一年级上册“美丽的田园”一课时,首先创设了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积极地发言.接着引导学生:“你能从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只羊?然后继续引导:“你们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对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便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在解决一共有几只鸟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差异,有的学生说从图上就可以数出来一共有几只小鸟,还有同学说应该用加法计算,积极思考的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通过再次观察情境图,大家理清图意: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2只,问题是“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应该是用乘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通过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深化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后进行总结评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总之,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讨论,过程让学生自己经历,结果让学生自己感悟,应用让学生自己体会,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重视学生选择信息、认真审题、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