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2-04-29 00:44高立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探究思维

高立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针对阻碍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而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应有的态度与行为,从而形成从事未来社会活动所必需的思维品质、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数学课堂要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天地.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习兴趣、情感同步得到发展.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去领悟这场改革的实质,认真钻研新形势下数学课程的标准,将对我们的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要从“传授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数学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关键,更是我们从事数学教育人员所要切实关注的事情.

1.要放下教师威严的姿态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不喜欢甚至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提任何问题,正是有教师这种“威严”的姿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存在,学习能力受到压抑,学生永远都是在教师设计的蓝本中寻找早已布置好的答案,在这样的一种机制下开展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怎样才能得到培养?故而,教师只有放下这种“威严”的姿态,平等对待学生,甚至“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交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亲近的、心心相印的朋友,在教育活动中做他们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他们的心灵才不被压抑,学习活动才能变为自然行动,学习积极性亦能自然产生.

2. 要赋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想象空间

思考与想象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这些品质应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之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要敢于与学生共同探索与研究,赋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留给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多种方法激活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辩、敢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才能为创新思维创造优良的土壤.

3.利用并推广“探究——发现”式教学法

“探究——发现”是数学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发现就没有证明.但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是重证明轻发现,这显然是数学“演绎”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自身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恰当的素材,互动探究发现,其一般程序为“观察——试探——思索——猜想——证明”,体现于学生学习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意发现知识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知识的迁移,探究——发现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通过这样的学习每一名学生都成了一次发明家,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也发展了自己多方面的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古时已有的事物,到今天已更加完善,古人不敢想的事情,到今天已成为了现实,所有这一切体现了人类的创新思想是在不断进步的,而发散性思维训练在此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方面既是特效药又是长效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从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变式练习等形式来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兴趣来源于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应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我编拟的一道问题:沛县汉源中学计划购进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在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识,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从实际问题切入数学概念,培养学生对应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概念的引入存在一个角度和切入点的问题,角度不同,切入点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有不同.因此,我在讲授数学概念时,尽量结合实际,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提供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归纳、验证等方面的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别取宽为n厘米,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两个小长方形,拼凑到一起组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是否等于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这样学生自然知道6n+8n=14n,再让学生试一试:-5x2y+9x2y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问:为什么6n+8n与-5x2y+9x2y的结果由二项式变成一项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然后练一些变式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很快地学会了合并同类项.

3.选编或改编“好”的数学应用例题和习题,进行建模的示例和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是一些平凡的事物,如果我们能以数学的眼光对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进行审视,就可能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此为背景,编制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应用问题”,就能促使学生体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如我编拟的一个问题:“买鸡蛋时,假设鸡蛋质量(内在品质)相同,你如何挑选呢?”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球的体积最大”的数学与生活道理.

三、营造合作式学习环境

合作性是在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的体现,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方面着手:

1.给学生提供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倡思维无“禁区”,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难”,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

2.将班级上课与小组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课堂“超市”,因材施教.

3.寻求多向、多维的交往形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类学家鲍亚士在《原始人的心理》中指出:“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觉得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良好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学生对一项活动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

2. 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3. 教师要自觉地走下“神坛”,在课堂上宽容、理解、体贴学生,用爱的阳光照耀每一名学生.

4. 让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总之,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我们工作的意义也在这里.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