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亚
完整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跌宕多姿的过程,还要有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终曲”,这样,才能达到浑然天成的美妙境界.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在新课导入环节上精心着力,也总结出很多切实可行的数学课堂引课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却很少有人对课堂教学的结尾给予必要的重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 不仅给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带来败笔,长此以往,还会形成随意、不严谨的坏习惯. 因此,对于每一节数学课,精彩的引入固然重要,但恰当的结尾更是不可或缺的.
一、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环节的功能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进行回头看,对课堂目标掌握情况的重新认识,从而实现再总结、再实践,让知识达到升华的教学环节. 数学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拓展,又是下一节内容的铺垫和准备. 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不仅给完美的课堂画上一个句号,更可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结尾的几种方式
1. 知识归纳,总结新课
这种方式是课堂结尾的一般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的课堂结尾. 它能使学生在新课教学之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教师利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图标,言简意赅地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把握重点. 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将本节总结设计为:A. 学生填表说明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B. 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设计不仅有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归纳,更有方法上的总结,可谓抓住重点,提纲挈领. 类似于这种以表格的方式进行高度的概括来进行总结的结尾方法,既形象直观,又容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内化自身的能力.
2. 把握关键,开展训练
新课教学完成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精心编制一些训练题,组织学生开展训练,也可起到强化本节内容,结束新课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应用,起到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便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
如“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节,由于内容本身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对其掌握较好,再加上临近下课,学生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如果此时教师仍然采用知识归纳的方式来总结,则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 而教师此时如果将本节课的“不等式的性质”巧妙地编制在几个题目中,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强化对知识的巩固,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如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设计了如下的几个小训练题,用以小结本课:
A. 已知不等式kx > k的两边都除以k,得x < 1,则k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B. 有学生将不等式3x > 6x的两边都除以x,得3 > 6. 你能指出他错在哪里吗?
C. 不等式-2 > x,将其变形后的结果是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呈现,基本包含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深化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相对于简单的语言总结,其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3. 知识对比,挖掘本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有效识记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让我们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把握记忆对象. 在数学课堂总结时,运用知识对比来作为结尾,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在知识的异同中把握问题的本质,既可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的了解.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似之后,很多学生容易将其判定与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混淆,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将二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与比较,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加深对两者知识的印象,从而避免了知识之间的负迁移.
4. 设置悬念,回味无穷
精彩的结尾,犹如评书讲解,总是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让人产生欲罢不能,一探究竟的欲望. 数学教学的结尾,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新课,可以在课后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在教学完“反比例函数”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总结:
A. 如何判断某一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B. 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C. 既然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与区别,那么它们的性质和图像又有哪些异同呢?
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借助学生认识函数知识的规律,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
5.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之余,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收获,尽情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 如对于“二次函数”的课后小结,我设计为: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这样的小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数学学科的情感.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表现这种艺术的手法要因教学内容和对象而定. 同样,数学教学的结尾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勤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总结出形式多样的结尾方式,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