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痤疮的针灸治疗及护理

2012-04-29 08:01王晓辉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19期
关键词:耳尖皮脂腺痤疮

王晓辉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损害,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寻常性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也逐渐低龄化,究其发病原因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加大和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2010年1月~2010年7月,笔者采用背部刺络拔罐及耳尖放血治疗痤疮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辨证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指导,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85例痤疮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35例,女50例;年龄16~45岁,平均为21岁;病程2月~5年。85例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1.2诊断标准

1.2.1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①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②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瘢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过程。

1.2.2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指导原则》:风热证:以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颜面潮红,皮肤烘热或灼热,可有痒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数; 湿热证:皮肤细腻,以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间有结节,或伴口臭、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瘀或痰凝证:皮损为结节及囊肿,色暗,反复发作,容易形成瘢痕,囊肿质较硬。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者为血瘀;腹胀便溏,舌苔厚腻,脉滑者为痰凝;冲任失调证:无论何种皮肤损害,均见于女性患者,月经前加重,丘疹多发于口周或下颌,或伴有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月经前加重,脉弦。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背部刺络拔罐及耳尖放血治疗,同时口服痤疮合剂,外用痤疮膏; 对照组口服痤疮合剂,外用痤疮膏。

1.3.1 刺络拔罐:主穴取肺俞(双侧)、大椎、心俞(双侧)、灵台(双侧),配穴:风热证取大肠俞、风门;湿热证取脾俞、胃俞;血瘀或痰凝证取肝俞、膈俞;冲任失调证取肝俞、脾俞。嘱患者取卧位,暴露后背部取穴,先在所用穴位周围用手挤按,使血液瘀积于皮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在穴位处拔罐。留罐5~10min,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揩净局部。每次取穴5~6个,主穴4个,配穴2个,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痤疮合剂(本院制剂室制,主要药物组成为当归、柴胡、黄芩、生地、赤芍、丹皮、茯苓、桃仁、山药)50ml,3次/天,外用痤疮膏。

1.3.2耳尖放血:耳尖穴,属经外奇穴,在耳廓顶端的耳轮处。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再把耳轮分成内、中、外三等份,耳尖在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取穴。定穴后,用医用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捏持耳尖穴周围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耳尖穴,迅速刺入,并挤压周围皮肤,出血5~10滴,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止血。耳尖穴放血每隔3天1次,左右耳尖交替放血,以10次为1个疗程。

1.3.3对照组口服痤疮合剂(本院制剂室制)50ml,3次/天,外用痤疮膏。

1.3.4晕针的处理:由于治疗时基本上是卧位,因此很少发生晕针,一旦出现晕针应迅速起罐,使患者头低脚高位平卧,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热茶后可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指压水沟、内关、涌泉等穴,或温灸关元、气海穴即能苏醒。

1.4护理方法:①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温水及控油的洗面奶洗脸2次;②饮食以清淡为宜,并多食瓜果疏莱,如蘑菇、黑木耳、苦瓜、黄瓜、冬瓜、西瓜、梨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多喝白开水,保持大便通畅;③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足够的睡眠时间;④忌随意用手挤压痤疮,以免炎症扩散。

2疗效判定标准和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1]。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严重程度减低Ⅱ度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70%,或严重程度减低I度以上,仍有新皮疹出现;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或加重。

2.2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2%。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寻常性痤疮的发病与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中微生物的作用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多为脾胃积热上薰于肺,致肺经血热,复感外邪蕴结于皮肤腠理而成。如长期思虑过度、劳心伤神,常可引起心火旺盛、心火上炎;或长期嗜食辛辣、油腻、嗜酒,导致脾胃蕴热,日久积热上熏于外,发于体表而成痤疮,治疗以应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

针对寻常性痤疮的发病机理,我们运用针灸治疗痤疮,配合正确的护理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体会如下:①痤疮好发于颜面部位,是一种严重影响美容的皮肤病,与患者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患者易怒、紧张、好偏激,剧烈的情绪刺激,促进了痤疮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痤疮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心理压力越重,预后不良。因此,心理护理对痤疮的治疗非常重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状态,才有益于痤疮患者的康复;②掌握正确的清洁皮肤的方法是预防和治疗痤疮很重要的环节。多数寻常性痤疮患者是油性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油脂、灰尘和脱落的上皮碎片等混在一起滞留在皮肤上,阻塞毛囊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分泌不畅,如不及时清除,很容易滋生细菌及螨虫,从而引起或加重痤疮的炎症。因此,患者每天必须认真清洁面部皮肤,清洁剂选用稍偏碱性的洗面奶和香皂,用温热水,以便清除油脂。每日洗脸2~3次。有脓疱或囊肿的患者洗脸时必须注意双手及毛巾的清洁卫生,注意洗脸力度, 避免将皮损擦破,以免加重皮肤炎症;③痤疮的发生与过食肥腻、甘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关,这些食物会导致皮脂腺分泌异常,加重痤疮。因此饮食应选用清凉祛热食物,高维生素食物,中医认为“食药同源”,若不注意饮食调节,则会加重病情。

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疗法,由《灵枢·官针》论述的九针中的刺络发展而来。刺络出血可排出瘀血以祛毒,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协调人体功能。配以拔罐,可增强养血和血、通经活络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于血液的排出和局部的温热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免疫功能,并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负压和刺络产生的机械刺激通过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其对神经体液、精神活动的调节,改善血管机能,改变血液成份,促使有害有毒物质的排出,从而达到促进新陈代谢,治疗疾病的目的。在穴位选取方面,大椎穴为督脉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刺血拔罐该穴能解阳经之热毒,同时督脉与脏腑功能活动有关,通过刺血拔罐大椎以通调督脉而化湿解毒,导热下行,泻热凉血,活血化瘀。肺合皮毛,加肺俞可增泄肺热之效。取心俞清热凉血以止痛;加用肝俞以增凉血之功;脾俞健脾助运,调中化湿;灵台穴清热解毒,消疮,诸穴合用,收效明显。因此刺络拔罐疗法能泻心肝之火,清肺胃之热,凉血解毒,有通瘀化滞、清热化痰、降气通结,疏通经脉的作用[2-3]。耳尖穴具有安神镇静、清热解毒、泻火、清脑明目、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凉血止痒、消炎、抗感染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全身脏腑器官以及各组织间都与耳廓相应部位有相关性,耳部经络与全身的经络之间又是相互联系沟通的,生物全息论学说更说明了这个问题。针刺耳尖穴可激发经气,达到扶正祛邪、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从而发挥经气的防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美白皮肤的作用。耳尖放血疗法作为中医美容的特色疗法,可以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安全可靠。

综上,我们采用传统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寻常性痤疮,对痤疮不同症候进行施护及针灸治疗,提高了其临床疗效,缩短了治疗周期,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

[2]傅佩骏.马绍尧脏腑辨证法治疗痤疮经验撷要[J].南京:江苏中医药,2005,26(10):l1-12.

[3]朱文元.痤疮[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9.

[收稿日期]2012-07-25 [修回日期]2012-09-07

编辑/李阳利

猜你喜欢
耳尖皮脂腺痤疮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34例感染性皮脂腺瘤诊治体会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